皇太极清昭陵,世界文化遗产,惟一没有被盗和发掘的清朝陵墓野史趣闻

2018-11-02 10:39:54

位于沈阳的清昭陵,是清朝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福陵、昭陵、永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7月1日,清昭陵与沈阳故宫、沈阳福陵和抚顺永陵,经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清昭陵位于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北陵公园内,因在沈阳市旧城之北,又称“北陵”。

清昭陵还葬着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后妃佳丽。昭陵有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遮天蔽日。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陵寝建筑“前朝后寝”,自南向北由三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

清昭陵前部从下马碑到正红门,包括华表、石狮、石牌坊、更衣厅、宰牲厅;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包括华表、石象生、碑楼和祭祀用房;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

神道两侧有石兽、华表对称排列,中间有为颂扬墓主而建的碑亭,竖有“昭陵神功圣德碑”。

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方城内有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晾果房和焚帛亭。隆恩殿后面有二柱门、石五供和券洞门,券洞顶端是大明楼。方城之后是月牙城和宝城,在宝城中心,上为宝顶,下为地宫。

以前,昭陵的管理有文武两大衙门。一个叫总管衙门,一个叫关防衙门,管衙门主要负责陵区的防卫,关防衙门负责祭祀和陵寝建筑的一般修缮。

清朝逊国之后,昭陵虽然仍由三陵守护大臣负责管理,但由于连年战乱,国库入不敷出,对昭陵无力做大的修缮,以至陵园建筑残破凋零。当时有位文人写过这样一首《游北陵》诗:“涉足昭陵户与庭,辉煌眩目未曾经。莓苔满径无人管,杨柳山中犹自清”。

虽然经历战乱,可是皇太极陵墓地宫未被破坏,也没有被盗墓贼盗过。清初“关外三陵”也是清朝史上,唯一没有被盗和未发掘的清朝陵墓。

1963年11月7日,一支由文物部门、公安联合组成的探险小分队进入地宫探查。他们发现地宫高约一米左右,比较狭窄。里面黑洞洞的深不见底。隧道内潮湿无比,队员的体力消耗过大,加上氧气不足,他们原路返回地面了。

本文作者:布衣暖菜根香(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