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陵墓被盗经被竟卖了1.3亿?!野史趣闻


搞收藏的人都盼着“捡漏”,但往往事与愿违,很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捡大漏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

▽▽▽
就好比一件在2010年拍卖会上拍出1.3亿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就是一位业余藏家捡漏而来。

缂丝陀罗尼经被
2005年的一天,酷爱收藏的秦先生在北京参加了一场拍卖会。
拍卖会上许多拍品都名花有主。
可是,一件标价8万元人民币的“清末黄缎子袈裟”却始终无人问津。
最后这件拍品流标了。

但秦先生觉得这块“袈裟”有些蹊跷,黄缎子里面隐约透出精美的花纹,还有文字。
所以最后他狠心以9万元将这件“袈裟”拿下。
回家后,他拆开了“袈裟”。
当把表面的黄缎子拆开后,夹层里一个精美绝伦写着四种文字的“经被”出现了。

谁会想到,这件罕见的缂丝陀罗尼经被,竟然是他在一件袈裟的夹层中发现的。
又有谁曾料想,这件以1.3亿元成交的国宝,几年前却无人问津。
在经过越来越多的专家鉴定后,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藏家想收藏此文物。

最终,在2008年的一场拍卖会上,这件曾经流标的经被作为压轴之作惊艳现身。
最终被持有15号牌的一位女士以6550万元拍得。

一位年轻女士以6550万元拍得缂丝陀罗尼经被
虽然拍品以6550万元成交,但秦先生对这个价格并不满意。
他说:“还是比预期低了很多”,因为他预期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至少应该拍出9000万元。

而之后这件珍宝在2010年便拍出了超出他预期的成交价!1.3亿!
那么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到底什么来历?
当年无人问津为何又拍出了如此高价?

▽▽▽
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长2米,宽1.38米,呈古铜色。
经被采用双面缂,用细羊毛捻丝制成。经被正反面纹饰均清楚平整,精细一致。

含梵、藏、汉等多种文字,主体为一座缂满陀罗尼经的佛塔。塔周围有着精美繁复的花纹。

我们知道缂丝这种“织中圣品”,是民间百姓很难听说且不可能亲见的,代表着我国几千年丝织工艺的顶峰。
明代早期还只允许用于织造“诰命”甚至“册妃”等最高等级的圣旨,因此历来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

采用缂丝制成的“龙袍”
而缂丝陀罗尼经被(简称经被)是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葬祭专用的用品,从质地、颜色和数量上严格分为六个等级。

这件由藏羚羊羊绒、獐子绒和真丝混合缂丝而成的经被则属于最高等级。
因此专家推测它绝不会出自民间,只有宫廷才有。
据调查,真正传世的缂丝经被仅两件,分别置于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中,慈禧的那件在孙殿英盗墓时被发现,但乾隆的则下落不明。

传说慈禧下葬时的衣服
尽管典籍中对这种墓葬形式的经被颜色、纹饰有详细记载,但民间基本无人亲见,仅仅是在慈禧陵墓被盗后,才有所耳闻。
这件经被则据传为西藏活佛敬贡给乾隆皇帝专用,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文物价值非同一般。

从它的缂丝质地和织法,以及文字的书法风格看,带有明显的清乾隆时期的印记。
因为经被上标注了“左脚掌”、“右脚掌”、“左肩”和“右肩”的位置,是依照乾隆爷1.8米的身高量身订做的,质地、织法和文字均带有明显的乾隆时期印记,堪称国宝。

按照秦先生对这件经被来历追寻的说法,当年孙殿英率领盗陵大军兵分两路,一支奔向埋葬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另一支则进入了埋葬乾隆皇帝的裕陵。

无数随葬的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墓室遭到了很大破坏。
得知这个消息后,前清的遗老遗少赶到,尸骨重新装殓后取了一些陪葬作为留念。
这件覆盖在乾隆皇帝身上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大概就是其中之一。

故宫杂项权威鉴定专家张淑芬曾说,
“这确实是清中期真品,虽不能完全肯定就是覆盖在乾隆爷身上的那件,但这种皇帝专属的陀罗尼经被是最高等级的私人物品,通常不会再有第二套。”

在这件陀罗尼经被面世之前,人们只见过同样因孙殿英盗墓而出土的慈禧覆盖的陀罗尼经被。
而那件经被是明黄色,等级和规制都不如这一件。

▽▽▽
在古代,绣娘必须才德兼备,同时还需对纹样、美术等具备非常高的审美能力,才有可能织造宫廷用品。
这样大的缂丝织物,其尺幅之巨大,纹饰之精美,因织造难度大,一个人要用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种工艺在清乾隆时期达到顶峰,此后便渐渐衰落,即便是现在也不能达到当时的工艺水平。
所以有专家估计,“就算现在最普通的工匠来仿制,成本也高于20元/平方厘米,总造价更不会低于10万元。”

所以不说其是否为乾隆墓葬经被,单其精致工艺拍出亿元价钱也是不足为奇了。
当年9万元买下经被的秦先生,也真可是捡了一个大漏!

▼喜欢你就点个赞!
本文作者:收藏马未都(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