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2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野史趣闻

2018-11-01 21:37:46

电影视点绣春刀从第一部到第二部都是国产武侠电影中的翘楚,通过三年打磨,第二部更是诚意满满,不管从服装设计(尤其是崇祯登基时一闪而过的龙袍)仍是美术、武指都非常牛逼,剧情比第一部更完整,张震帅到电影院里的女孩子看着他宣布一阵一阵猪嚎,雷喜报笑点担当,刘端端让人眼前一亮,许多镜头随意一截都是壁纸。

但对编剧而言,略显不够厚道。由于历史人物现已作古,就能够烘托主角随意编列,没有权力,没有公正。写故事能够在历史背景上创作,但不要为了无懈可击,让真实存在过的人,做满足你虚拟出来的人物的牺牲品。

崇祯作为末代帝王,有太多争议,不求人人了解他,不求人人敬他,但请不要将不存在的脏水泼到他身上,我不是在上纲上线,经过电影电视剧学前史的人太多,你可以黑崇祯由于错用一个误国庸臣“自毁长城”,可以说他我行我素,死要面子,但四百年来,即使是以他做反面典型的我朝,有几个底线也是不能黑的:

第一:崇祯十分勤政,

第二:崇祯的庄严和时令,

第三:他和天启深沉真诚的兄弟之情。

第一点不必赘述,十七年宵衣旰食,忧国如病,康复万历中期废黜的三六九常朝外还坚持每日视朝,每天五点起床,一直干活到深夜,十七年未有一朝停歇,不好女色(没时间),不听戏(没时间),脚踏实地,累到吐血,怎么办气数已尽,孤掌难撑,天道不酬勤,最后身死社稷。

第二点:他是宁死不曲膝盖的人,自缢煤山前留下血诏:

“任贼割裂朕尸,勿伤大众一人”悲凉备至,这种人,编剧怎么好意思安排让他给魏忠贤下跪呢?

第三点:我们从这段明史说起,明朝消亡后,民间流传“天启七,崇祯十七,还有福王一”的歌谣,童谣无心,后世小说家却引为预言,以一种气数已尽和天命所归来诠释明亡清兴的王朝更迭,严寒的数字编年背面,曾存在过的血肉与纠结的情仇,在寒來暑往,光陰逐水中,沦为白头宫人的谈资,现在我们翻开《天启宫词》《崇祯宫词》,从山野遗老们的记叙中,看一个莫道皇家无情的故事。

天启和崇祯都是年少失恃,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友情十分深沉。

朱由校登基后,常召信王朱由检伴随羽猎,他就像我们学生时代班级里成果差又不听话但却很聪明的男孩,喜欢玩乐,细微多动症,幺蛾子特别多。而朱由检非常乖,离不开读书,哥哥约请他出去玩儿,他在读书,哥哥在前朝大战东林党,他在读书,哥哥与魏忠贤搞得满朝惶恐,他还在读书,一种专心避世不参与政治纷争的姿态,他安静,中规中矩,在人们以崇祯皇帝称呼他之后,也是文人士大夫眼中的明君圣主风格。

《酌中记》里有段意味深长的记载:小由检做梦“梦鸟龙蟠殿柱”,睡醒后跑到勖勤宫里玩儿水,宫中有两口井,第一口井舀出一尾金鱼,第二口又舀出一尾金鱼,金鱼也是明末很盛行的吉利之物,忍不住让人想起古往今来,大凡皇帝皇帝降世均伴随着祥瑞之兆。由检得到这两尾鱼后,“命将鱼俱放西苑河内”放生了。他不像我们小时候见过的许多熊孩子,关于小动物,他也有着怜悯之心。他大婚之时(16岁),外廷送来两条鲤鱼,用来给信王殿下餐桌上增菜,鲤鱼畜在缸中,似乎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拼命往外逃,小信王居然不忍心吃它们,又给放了。这些记载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西游记》中,那放生鲤鱼的小沙弥。

就是这样一段在前史中可贵的皇家兄弟情,为了编剧圆故事而被浪费的改头换面,血口喷人历来都比实在故事更值钱,人血馒头是十分好吃的,几十年都没有改变过。

前史人物也有粉,前史粉也有脾气。

前史人物尽管死了,但世上永远有人有心为他们讨回公道。

本文作者:未可知(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