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好几座唐朝名相长孙无忌的墓,这是怎么回事?野史趣闻
长孙无忌,唐朝名臣,贞观元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他既是勋臣,又是国戚,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礼遇,甚至能够出入太宗卧室。
长孙无忌墓,是昭陵陪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1992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为什么重庆会有长孙无忌的墓呢?
原来,长孙无忌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古黔州即今天的武隆、彭水一带。
所以武隆、彭水,都有长孙无忌的衣冠冢。
重庆武隆的这座墓,俗称“皇坟”、“天子坟”,位于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乌江河畔薄刀岭的令旗山下。
墓地规模原占地三亩,主基古朴庄重、楼亭阁工艺精湛,石碑、石狮、石兔、石马排列有序,栩栩如生,然而风雨沦桑,现存墓高5.35米、直径30米的圆形黄土冢。
墓前有明万年历间彭水知县吴元凤立“唐太傅长孙公无忌之墓”碑一方,高1.58米,宽0.73米;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彭水知县立“长孙无忌之墓”碑一方,高1.4米,宽0.49米,厚0.11米;清咸丰十年(1860年),彭水邑令诗碑一方,高1.55米,宽0.7米,厚0.1米,诗文32句,244字,褒功颂德,堪称缅怀忠良的好诗篇。1984年,武隆县人民政府立“赵国公长孙无忌之墓”正碑一方,以示纪念,并定为文物古迹加以保护。
2000年被列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这个墓,还有传说呐!
据说,当时长孙无忌自缢后,随从觉得他很可怜,死在他乡不能归宗,遂决定找一辆马车把长孙无忌遗体运回老家安埋,他们从彭水一路往回走,当走到武隆县江口镇蔡家村的时候,乌云笼罩,天昏地暗,只见一道道闪电划破夜空,伴随着隆隆的雷声,从远处传来,炸开了整个天际。闪电和乌云像一头头发怒的狮子,不断咆哮着,谁也不甘示弱,风也在闪电与雷声的影响下加入进来,把大树都吹倒了,把随行的马车掀翻了,整个世界笼罩在黑色之中。
黑得吓人的天空,炸得惊人的雷声,吹得睁不开眼睛的大风,让护送的人员不得不停止脚步,他们就把长孙无忌的尸体放在一块小山堡的大树下,到附近的农户家躲风避雨。
第二天早上起来,天明了,雨停了,当他们正打算继续赶路时,发现长孙无忌的尸体不见了,几个随从四处寻找,终于在小山堡的一块泥土下面发现了长孙无忌的一块衣物,他们扒开泥土,发现长孙无忌已经被深深地埋在了泥土下面。见此情况,随行的人觉得可能是天意,决定就此埋葬长孙无忌。没过多久,长孙无忌的亲人从远方运来了石头,制好墓碑,打算好好的修建一下长孙无忌墓,到这里他们惊呆了,墓上长满了深深的青草,周围也长了好多竹子,坟墓变大了,俨然一座小山。
只要当地居民在周围种菜,来年再来的时候发现那些坑洼的土地变平了,坑洞不见了,坟墓也越变越大。大家都觉得长孙无忌的墓有灵气,再也没有人在那边开地种菜了。
黔江的也有个墓,也是衣冠冢。
本文作者:巴渝古文化研究院(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