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刘邦胜项羽建立大汉;为啥萧何、张良善终,韩信惨死?野史趣闻

2018-11-01 16:32:37

垓下一战,刘邦战胜项羽,全歼楚军,获得最后的胜利,建立了传承四百年的大汉王朝。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开始分封群臣。其中,韩信、张良、萧何作为西汉三杰,无疑功不可没。

但是自古以来,皇帝多是可共患难但不可共富贵的,汉高祖刘邦也不例外。刘邦在就建立西汉之后,就开始疑心并逐渐清除那些一起跟随他打天下的人,如英布、彭越等。而汉初三杰中的萧何和张良得以善终,韩信却惨遭杀害,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萧何:

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与高祖刘邦皆是沛郡丰县人,有同乡之谊。萧何初见刘邦,便认定刘邦今后必成大业。之后,萧何有心结交刘邦,与他的关系日益紧密,最后成为至交。在刘邦争夺天下的日子里,萧何一直尽心辅佐刘邦,为他的霸业出谋划策,鞠躬尽瘁,直到刘邦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一统天下。

后来,萧何经他人提醒,刘邦已经进入守天下的多疑期,自己也已进入黑名单。经过一番思索后,萧何果断自辱名声,欺负百姓,强行贱买民间田宅数千万。当刘邦从前线回来时,百姓纷纷拦路上书控告萧何。

刘邦回到都城长安,诡异的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这样“利民”成何体统?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谢罪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窃喜,对萧何的疑虑渐渐消失。

就这样,萧何成功的运用自己的智慧,自辱保身,仍然官居丞相。刘邦死后,他与吕后之子刘盈(汉惠帝)继承王位,萧何便又尽力辅佐汉惠帝。直到公元前193年即惠帝二年病逝在家中,可谓终得善终。

其次,我们来看看张良:

张良同样隶属于刘邦死党,跟随刘邦较早。汉王朝建立后,虽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功,但最终自己放弃了“万户侯”的封号,只选择了“留侯”。

按照张良的意思:国(韩)破家亡后,他本已沦为布衣,现在能得高祖赏识,得封万户侯,应该知足了。但是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运转日趋稳定,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标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也已达到,便自请辞官,放下世间之事,专心修道。

尽管后来吕后感德张良,想请他辅佐太子刘盈,张良还是没有听从吕后的劝告,仍旧醉心于修道,常年游走于张家界。于是后世也便有了张良修道成仙的传说。细细想来,张良是何等的智慧,他应该是深悟“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的。在必要的时候,功成身退,明哲保身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我们来看看韩信:

相较于萧何、张良,韩信是后来才加入刘邦集团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团队归属感和荣誉感都不是太强。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派谋士郦食其游说齐王归属汉国,郦食其不辱使命,说服了齐王。但是正领兵准备攻打齐国的韩信,无法接受郦食其不费一兵一卒降齐国的事实,趁齐国不备,挥军攻打,很快平定了整个齐国,但是刘邦谋士郦食其却因此被烹杀!

另一边,刘邦和项羽大战兵败,退守荥阳,被楚军围困。危难之时,刘邦请求韩信出兵支援,而韩信却趁火抢劫,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虽然后来王是封了,刘邦也战胜了项羽,可这事却成了刘邦心中绝对过不去的一道坎。

在韩信大军的支援下,刘邦的军队合围了项羽率领的楚军,并最终在垓下将楚军击败,逼迫项羽自杀。至此,楚汉战争以汉国胜利而告终。不难看出,在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韩信的确贡献了很大的功劳。

汉五年正月,楚汉战争刚结束,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可惜韩信并没有看出这里面暗藏的杀机。从齐王到楚王,表面上看,韩信的封地增加了。不过实际上,这种分封在战略上,对韩信是很不利的。刘邦可以从荥阳、梁、齐三线,打击楚地。

小编认为,如果此时韩信卸甲归田,像张良那样少点拥兵自重、居功自傲,还是有活命的可能的。可是韩信偏偏是闲不住的人,在楚地竟然又把项羽的前部下钟离昧收入麾下。这下可好,顶尖的军事奇才加上大名鼎鼎的五虎上将之一钟离昧,这是要搞什么的节奏啊!

刘邦立马就觉得屁股底下硌得慌,杀心顿起。于是刘邦依陈平之计宣称要巡游云梦泽,依照惯例,各地诸侯王都应该前往陈地相会接驾高祖,这时候就可以择机拿下韩信。而韩信这次倒是有点悟性,没有听从钟离昧举兵造反的建议,反而是砍了钟离昧的人头以示清白。

到这里,刘邦本来也是有足够理由斩杀韩信的了,但仍然念其开国有功,把他贬成淮阴侯。那么此时如果韩信能够彻底隐退也还是有生的希望的。

可惜这个韩信终究还是闲不住的。有次韩信出门逛街,偶遇大将军、舞阳侯樊哙出门送客。樊哙见到淮阴侯韩信还是很恭敬的拜见,但是韩信却趾高气昂的走过:“没想到我韩某人,如今也混到跟个杀狗的平起平坐的地步。”

我说,卡门兄,你的头是不是被门卡坏了,樊哙是谁?是跟刘邦一同起事,吕雉亲亲的妹夫,怎么说都跟王室沾边,你纵然曾经是韩国贵族出身,也万万不该藐视当今王室呀!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趁刘邦远征的时候,吕雉向萧何求计把韩信骗入宫中斩杀了!正应了那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要说刘邦对杀韩信这件事不知情,小编还是不大相信的。韩信归刘邦后,征战南北,为刘邦建立大汉立下了一等一的汗马功劳。刘邦之所以没有亲手杀他,并不是不想,而是韩信的功劳大到刘邦不敢卸磨杀驴,因为千万双臣民的眼睛在看。

但正是因为韩信功高盖主,而且居功自傲,又不得不杀。依刘邦的修行,怎能不知韩信是刘氏江山的重大威胁?刘邦已经年老,他死后的江山,子孙能镇得住韩信吗?他的手下又有谁能奈何得了韩信呢?可怜韩信由齐王到楚王,由楚王再贬淮阴侯,居然看不出刘邦对自己的不放心,未能及时隐退!小编认为,吕后杀韩信,刘邦应该是默许的,只是不便亲自动手罢了!

所以,韩信是一个军事才能卓越,但是政治目光极为短浅的人。历史的自然规律和自身性格的缺陷都决定了他最终的命运。如果他能能懂些帝王之术,多反省自身,临死前的话应该是“成也韩信,败也韩信”了吧!

喜欢小编请关注、转发支持~~欢迎加入秦友之家~

本文作者:秦友之家(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