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张学良,民国四公子其他三位是谁呢?野史趣闻

2018-11-01 15:31:47

来源百度

不少人是通过历史教科书才对张学良的形象有了了解。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同时他也是民国四公子之一。本文来聊一聊,民国四公子的其他三位。

(关于民国四公子有很多的版本,文中所列举的只是其中之一。)

  1. 文化奇人——张伯驹

张伯驹(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中国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张伯驹涉猎广,与文化事业相关的知识或多或少有学习,其中不乏专业水准。

他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建国初期,张伯驹将多件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

故后人赠之“文化奇人”当之无愧。

2.收藏大家——袁克文

来源百度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昆曲名家。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于朝鲜汉城。

袁克文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

袁克文参与政治活动不多,而长于诗文,工于书法,致力古钱币研究,能演唱昆曲,他收购文物挥金如土,但兴尽后就转让。袁世凯死后,他长期客居上海,以变卖字画为生。爱好藏书和古玩,精于鉴赏,能书善画,富于收藏。以巨资广购古籍、金石、书画、钱币、邮票等。旅居上海多年,好研究金石、古钱币。工于书法、能诗词。为购古籍,曾专门拜方尔谦、李盛铎为师,半年之后,颇通版本之学,并开始致力于古籍购藏,不数年,先后得卢文弨、莫友芝、徐坊、吴昌绶、杨守敬、邓邦述等藏书大家的宋元明精椠数百种。

袁克文的收藏无数,堪称收藏大家。

3.红豆馆主——溥侗

来源百度

溥侗(1877年8月16日-1952年6月),字后斋,号西园,别号红豆馆主。同时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兄。

溥侗自幼在上书房按部就班地读经史,学作诗文,钻研琴、棋、书、画,收藏金石、碑帖,精于治印,酷爱剧艺。对于昆、京艺术,生、旦、净、末、丑兼工,并对戏剧音乐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无所不通。世人尊称为“侗五爷”,溥侗精于古典文学和文物鉴赏,并通晓词章音律。

溥侗精于昆曲、京剧,对于京剧则生、旦、净、丑全能。《群英会》一剧能演周瑜、鲁肃、蒋干、曹操、黄盖五个角色,且都技艺精妙,出神入化。他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有关,能书善画,通晓词章音律,精通古典文学,对所演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身份及规定情境有深刻领悟,又兼见多识广,博采众长,因此对不同人物都有惟妙惟肖的表现。红豆馆主还精于文物赏鉴,实乃才艺俱佳,冠盖绝伦,系中国戏曲史上一大奇才。

(PS:编辑此文的主要原因是近期看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讲解的国宝迷踪中,许多文物救援活动中民国公子张伯驹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钦佩“文化奇人”的爱国情怀,故兴起整理了民国四公子的文章。)

本文作者:何图很有料(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