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转折点——官渡之战野史趣闻

2018-11-01 15:31:11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在战争期间,曹操听闻许攸来访,喜出望外,连鞋子穿反了都不自知,最终打迎了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先是声东击西,吸引住了袁军的注意力,再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将袁绍的两名大将颜良和文丑斩于马下,而后烧毁袁军的粮草。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以何以少胜多?我想说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由劣势到扭转困局,造就官渡之战的胜利,刘晔、荀攸、许攸、荀彧四人功不可没。

当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时,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曹操营寨射箭,使曹操军心动摇。其后,刘晔献上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据守之地。

又如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 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

本文作者:时间重置(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