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宫刑、《史记》野史趣闻

2018-11-01 15:04:47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大史学家、大文学家,他的巨著《史记》是二十四史的第一史。《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但《史记》的创作过程却经历了很多曲折,今天我们能够看到这部珍贵的历史巨著,要感谢它的作者司马迁。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 ),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当时,汉武帝正与匈奴交战,派李陵押运粮草,不料被匈奴8万人包围,李陵奋勇杀敌1万多人,但终因寡不敌众,李陵投降。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纷纷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司马迁有何看法,司马迁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司马迁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酷吏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这是我的罪吗?'不久,又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司马迁要想活命,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宫刑)'。司马迁官清家贫,拿不出钱赎罪,只能选择腐刑。宫刑是对人身心最残酷的摧残,但以司马迁的气节为什么要接受宫刑而“苟活于世”呢?

因为他的《史记》还未完成,这是他衡量后作出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司马迁不甘心死得轻于鸿毛。他想到了孔子 、屈原 、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他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

忍受了巨大痛苦之后,司马迁著成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迁本人也千古留名。

本文作者:昨夜星空(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