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柜子因明代神宗万历皇帝而被取名万历柜野史趣闻
古典家具历史悠远,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传承故事。今天介绍的家具,它是万历柜。
万历柜名字由来
中国历史上,有若干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第二次就是晚明。
据说万历柜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因喜欢收藏鉴赏古董而产生的家具品种,因此而得名,并成为明朝万历年间非常流行的一种柜样。
万历年间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汉族,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庙号神宗,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发动了'万历三大征'。

然而,“万历柜”这个名称叫开来,并不是在万历年间,而是到了清代晚期经后人归纳才开始流行的。
其实,明代有很多古董的名字实际上都是到清代才开始归纳的,比如:万历柜、宣德炉、景泰蓝、成化杯等,这些以皇帝年号打头、配一个具体器物的称谓方法,都是在清代中后期以后才逐渐归纳然后变成一种流行语。
万历柜的造型特点
万历柜属样式多样的亮格柜中的一种,它的样式比较固定。即上为一层亮格,中为柜子,柜身无足,柜下另有一具矮几支撑着它。亮格的“亮”是指通亮、明亮,相对于“暗”而说。
上层亮格有背板上面这一层通透的地方,是为了陈列古董的。
万历柜的上格下柜的结构使其重心在下,放置稳定,置于书房或厅堂皆可。
万历柜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所以人们以万历这个年号来命名它,这柜子最初是为厨房而设计,其通风与储物相结合的设计,使其非常具备实用功能,几百年来流传不断。

万历柜的独特之处,正是这通风设计,古代没有冰箱,设计这样的通风柜,既能防止食物变质,又能防止野猫偷吃。
简约的边框设计,镶以简约博古纹,百看不厌,此万历柜在古代是厨房的好助手,而放到现代社会,则是不管放哪都美观实用的万能柜,不仅造型别致,还能放置更多物件。

万历柜的传承解析
从古画中可以看到,古人在陈设古董的时候,明代以前所有的画中所表现的古物只搁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搁在炕上、床榻上;另外一个就是搁在案上,有点像课桌,都是用一个平面来陈设。
到了明代晚期万历年间的时候,由于收藏热的兴起,很多人愿意把古董供起来,把它举得高一点,这种亮格柜就应运而生,也叫万历柜,有陈设古董的功能。
传承至今,万历柜跟很多现代家具也是相似的,而且“格”跟“柜”相结合,使用起来确实更加方便,仔细观察,大家会发现生活当中有很多万历柜的影子。

现代家具中很多都有万历格的影子
马未都囊中羞涩
马未都曾在博客《第七百三十九篇·凑对》中提到,他看中了一对明黄花梨雕花万历柜,但那时囊中羞涩,眼巴巴地看着黄胄先生大方地买回家去。




该对万历柜后被王世襄收录到《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之中(208页)。
连收藏大家马未都先生都未能收获一对完整的万历柜,可见万历柜完整成对传世至今极为罕见,弥足珍贵。
世界最大的万历柜
马未都曾见过一对很高大的黄花梨万历柜。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行家给我马未都打电话,说有一对大号万历柜,问他愿不愿意去广州看。于是他专程去了广州,因为他还比较信这个行家。行家说柜子有3.2米高,那就非常高了,像正常人身高1.7米左右,伸起手来是2.2米,根本够不着它的亮格。所以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往上放东西?这样的东西不应该存在呀,历史上也没见过这么大的万历柜。
结果,去仓库一看,确实是一对巨大的万历柜。询问来源,他们推测了半天,说这对大柜是苏北地区的,有可能是一个庙里的家具,但这个庙在解放前就被拆掉了。庙里是有巨型柜子的可能。曾经在很多寺院里看到过巨型家具,包括边长超过2米的超大方桌,但在老百姓家里是不可能看到的。这对巨大的万历柜,20世纪50年代就被拆散卖掉了。当时第一个柜子在苏北买到,第二个柜子在山西买到,当两个柜子凑到一起时,天衣无缝,确实是一对。可惜的是,最后这对大柜被卖到了美国。
本文作者:苏作红木(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