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是谁说的?野史趣闻
2018-11-01 14:03:54
“臣闻天下大义,当混于一...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出自汉元帝时期(前49年-前33年在位),名将陈汤的奏折。其中最后一句话已经成为千百年,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誓言。

汉元帝刘奭
汉宣帝时期(前91年―前49年),匈奴五个单于内乱,争权。其中郅支单于实力较强,先后以武力兼并了周边三国,愈发骄横,不把汉朝放在眼里,囚禁了汉使江乃怡,杀了汉使谷吉。
古往今来,杀使被视为最大的挑衅,是对尊严的践踏。郅支单于自知与汉朝的关系决裂,担心报复,只得向西迁移,跑到了康西(今新疆北部),得到康西王的重视,他便趁机向康西王借兵四处征伐邻国,战无不胜,大肆杀戮人口,掠夺财物,以至于占据了千里土地。
自此郅支单于愈发自大,杀康居王及其王亲数百人,遣使前往周边小国索要岁贡,小国不敢不给。
汉朝曾三次派遣使者前往康居索要汉使,均被拒绝,甚至被郅支单于嘲讽:“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以侍”(居住在这蛮荒之地,我愿意归顺强大的汉朝,派遣儿子去侍奉汉朝皇帝),玩笑的口吻不言而喻。

陈汤与甘延寿得知这情况后,于公元前36年出兵西域,志在消灭郅支单于。因担心出兵讨伐被朝廷大臣制止,因此陈汤选择召集守边的屯田士兵,加上周边属国的士兵,组成一支4万人的军队。
此战汉军大胜,斩杀郅支单于,杀太子及王公1500人,生擒150人,俘虏敌军一千,交由参战属国处置。
战斗胜利后,陈汤向汉元帝上了这封奏折。这是已经得胜后的捷报,而不是战斗之前的示威,因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势显得更加恢弘。

应该把砍下的敌人头颅悬挂在蛮夷地带的街头,让万里蛮荒的人都知道,敢于侵犯大汉帝国的人,不论多远,哪怕天涯海角,也要诛杀殆尽!
本文作者:车厢伴侣(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