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因谋反被处以“磔刑”(碎尸万段)的大太监野史趣闻
公元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他身边有八个宦官,经常陪伴他打球骑马,放鹰猎兔,为首的叫刘瑾。明武宗贪图玩乐,觉得刘瑾等称他的心意,十分宠信他们。这八个宦官依仗皇帝的势,在外面胡作非为。人们把他们称为”八虎”。
一些大臣向武宗劝谏,要求武宗铲除”八虎”。刘瑾等得到消息,就在武宗面前哭诉。明武宗不但不听大臣劝谏,反而提升刘瑾为司礼监,又让刘瑾两个同党分别担任东厂、西厂提督。
刘瑾大权在手,就下令召集大臣跪在金水桥前,宣布一大批正直的大臣是”奸党”,把他们排挤出朝廷。
刘瑾每天给武宗安排许多寻欢作乐的事,等武宗玩得正起劲的时候,他把大臣的许多奏章送给武宗批阅。明武宗很不耐烦,就把奏章撂给刘瑾。

从此以后,事无大小,刘瑾不再上奏。他假传明武宗的意旨,独断专行。刘瑾自己不通文墨,他把大臣的奏章全带回家里,让他的亲戚、同党处理。一些王公大臣,知道送给明武宗的奏章,皇上是看不到的。因此,有什么事上奏,就先把复本送给刘瑾,再把正本送给朝廷。
刘瑾怕人反对,派出东厂、西厂特务四出刺探;还在东厂、西厂之外,设一个”内行厂”,由他直接掌管,连东厂、西厂的人,也要受内行厂监视。被这些特务机构抓去的人,都受到残酷刑罚,被迫害致死的有几千人,民间怨声载道。
刘瑾还利用权势,敲榨勒索,接受贿赂。地方官员到京都朝见,怕刘瑾给他找麻烦,先得给刘瑾送礼,一次就送二万两银子。有的官员进京的时候没带那么多钱,不得不先向京城的富豪借高利贷,回到地方后才偿还。当然,这笔负担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了。

公元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以反对刘瑾为名,发兵谋反。明武宗派杨一清总督宁夏、延绥一带军事,起兵讨伐朱寘鐇,派宦官张永监军。
杨一清原是陕西一带的军事统帅,在训练士卒、加强边防方面立过功。因为他为人正直,不附和刘瑾,被刘瑾诬陷迫害,后来经大臣们营救,才被释放回乡。这回明武宗为了平定藩王叛乱,才重新起用他。
杨一清到了宁夏,叛乱已经被杨一清原来的部将平定,杨一清、张永俘虏了朱寘鐇,押解到北京献俘。
杨一清早就有心除掉刘瑾,他打听到张永原是”八虎”之一,刘瑾得势以后,张永跟刘瑾也有矛盾,就决心拉拢张永。回京的路上,杨一清找张永进行了一次密谈。张永本来对刘瑾不满,经杨一清一怂恿,胆子也壮了起来。

与此同时,刘瑾也在密谋诛杀张永。听信一个方士,说刘瑾的孙子刘二汉有帝王之相,就暗造旗幡,准备军器,预谋在张永凯旋之日突然袭击,杀张永,逐武宗,夺帝王之位。可这件事走漏了风声,被张永得知,于是张永他们决定立即行动,将八月十五日在京城献俘改为八月十四日。献俘完毕,乘刘瑾疏忽,连夜入宫,向武宗汇报刘瑾种种不法之事(张永其时还不知刘瑾谋反)。武宗喝醉了,听了张永的揭发,武宗迷迷糊糊的点了一下头,
八月十四日夜,太监刘瑾正在内宫的值班房里睡觉,忽被外面喧嚷声吵醒,就披衣推门而出,刚开口想问,就被突然冲上来的兵士缚了起来,连夜打开东华门,关入菜厂。第二天,太监张永传旨,将刘瑾软禁在凤阳。在抄刘家财物时,搜出龙袍、玉玺,还发现刘瑾手中所持之扇,内藏两把锋利的匕首。武宗大怒,立即传旨将他关入狱中,并命法可和锦衣卫会审。
刘瑾被捕之后,抄家又发现谋反迹象,武宗传旨追查同党。结果查出一大批:从内阁、六部尚书到都察院、翰林院、六科、二十四衙门,刘瑾的党羽共有大小官员七八十人。
刘瑾及其党羽犯“谋反大逆”,不分首犯、从犯一律”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凡年上16岁一律处决。刘瑾罪大恶极,被处“磔”刑(即寸斩),首级号令天下,族人,逆党一律斩首,党羽七八十人受到死刑、监禁、削职为民、降职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本文作者:历史边缘(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