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帝与吴三桂的会面,吴三桂“开工没有回头箭”野史趣闻

2018-10-31 19:30:33

永历帝被关押在吴三桂大营后,清朝各级汉族官将,出于深深的好奇心,有许多人前去入见(其实是“参观”)。

永历帝这位帝君,长相确实庄重威严,即使被擒,仍旧有人君派头,清军入见的各级军将,皆不由自主地下拜或者叩首。

永历帝与吴三桂的会面

吴三桂本人也曾来探望。据《行在阳秋》上讲,吴三桂见永历帝,先是长揖不拜,默立久之。

永历帝不会分辨清朝官服服色,但见来人气质不同一般人,便开口问来人为谁。片刻之后,未经再三追问,吴三桂竟然鬼使神差一样,膝头一软,跪在地上,伏地不能起。良久,他才用一种地底鬼魂一样微弱的声音回答:“臣吴三桂来见。”

史书笔记中,多载永历帝对吴三桂“切责”,恐非实情。十多年来逢警即逃的永历帝,抱苟且偷生之念,不可能对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加以“切责”。

两个人一来一往,对话久之,大概是永历帝表达想回北京为祖宗“守陵”的意愿。

吴三桂像

其间,吴三桂一直跪地回话,汗流浃背,色如死灰。

对吴三桂的这种表现,人们往往从最浅层的意义上理解,以为这个大汉奸是被永历帝威武庄严的人君相貌所威慑。实则不然!吴三桂乃儒将,非一般粗鲁军人,他一家世受明朝厚恩,面对座上流淌着朱明皇家血液的君王,内心肯定受着大义和道德的折磨。

所以,笔者认为,吴三桂应该是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他能感受到自己灵魂的罪恶,并且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他所面对的,是近三百年朱明“皇恩浩荡”的一个象征人物,而不仅仅是个衣穿龙袍的傀儡架子。

此次会见之后,直到篦子坡行刑,吴三桂再没有去见让他心生凛惧的永历帝。

这种心情,有负疚感,有罪恶感,确实也有侯景见梁武帝的那种说不出来为何打哆嗦的被威慑感。

永历帝身边的侍卫总兵邓凯,曾借机面见皇帝,跪求道:“大事如此,望皇上能一烈殉国,为臣随后从驾陛下于阴间!”也就是说,他规劝永历帝自杀死社稷。

先前咒水之盟后,他曾劝阻永历帝自杀。如今见大势已去,他又劝永历帝自杀,效仿崇祯帝,死个明白,死个壮烈。

事已至此,本性懦弱的永历帝倒惜起命来,他以太后老母为辞,并讲:“洪承畴、吴三桂,都受我大明皇家恩典,未必肯对我一家斩尽杀绝!”

这位朱明爷们如此想,真是大错特错。洪承畴、吴三桂这两个大汉奸,正是受那种忘恩负义的负疚感所折磨,反而会使出最毒的招术对待故君,必欲除之而后快,眼不见,心不烦,而且借此可以永远保全他们自己的身家富贵。

邓凯见劝说无望,只得告辞。这位爷很有骨气,拒绝为清朝做官,遁入空门,出家为僧。

清朝凯旋大军到昆明后,吴三桂允许一些前明官员入见永历帝。这倒并非出于什么宽大的好心,而是清廷一种攻心政策,以便让前明官员活见人,死见尸,完全丧失恢复明朝的希望。

没过几天,一出戏剧性场面出现。曾经为孙可望做事而又“婉拒”永历帝职位的前明大臣龚彝(可以温习笔者南明史书中“永历朝廷活曹操”一章),如今穿上一身明朝大臣服装,命从人抬了一满桌的酒具菜肴,大摇大摆来到永历帝拘押之所,声称要见皇帝。

守卫者当然不让进。

龚彝大叫:“君臣大义,南北皆同。我来见故君,如何相拒!”

吵吵嚷嚷之下,有人报吴三桂。

吴三桂很爽快,立刻下令同意龚彝入见永历帝。

入得都督府大堂,永历帝在严兵看守下被搀扶落座。龚彝的到来,实在出乎永历帝意料。想当初永历帝第一次由李定国等人拥入昆明,这位龚彝大庭广众之下自称受“秦王”(孙可望)厚恩,拒不接受任命,当时广遭大臣们谩骂讥评。

疾风识劲草,板荡见诚臣。如今,昔日高喊“忠义”的人皆一个不见,惟独龚彝来见,不由不让永历帝百感交集。

龚彝伏地痛哭,行足一套参拜大礼。

然后,他斟满酒,向永历帝跪进酒爵。

永历帝哀不自胜,痛哭之余,表示自己不能饮酒。

永历帝离座,感动之下,他接过龚彝的酒爵,满饮三爵。

龚彝再行拜礼。

而后,他忽然大叫一声:“皇上保重,臣先走一步!”

言毕,龚彝快步冲奔,触柱而亡。

事出仓促,永历帝以及周遭的军卫皆不及反应,眼睁睁看着龚彝在他们眼前碎首而死。永历帝急忙跪过去,抚尸大哭,几近昏厥。

这一位龚爷,是他生前见到的最后一位明服明冠的纯臣。

此事发生过后不久,又有一些汉八旗中下级军官暗中联结,想劫出永历帝拥之入陕西再建一国。未几,谋泄,牵连被杀者数千人。

如此,永历帝就成为一块烫手山芋。吴三桂为保险起见,上疏清廷,请求在昆明当地处决永历帝。

刚狠凶戾、心机叵测的吴三桂,为了向清廷表现他的“一腔忠勇”,在行刑方式上,非要把永历和他年仅十二岁的太子斩成两段,使他们身首分离。

最后,连和他一起作战的满族人爱星阿和宗室贝子卓越罗都心中不忍,劝说:“永历(帝)亦曾为君,给他留个全尸总该不过分。”

这两个满人的话,才保全永历帝在被执行时有个全尸而死的下场。

永历十六年阴历四月十五日(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以弓弦绞死于昆明篦子坡,时年40岁。

与其一同被绞死的,还有永历帝的十二岁儿子。

临刑之际,永历帝默然。他的十二岁太子,年纪虽小,很有风骨,对坐观的吴三桂骂道“奸贼,我大明朝有哪里对不起你?我父子和你有什么私怨?为什么要对我们下此毒手!”

弓弦嘎嘎响,喉结咝咝促。

看着皇明最后的血胤在自己手中终结,吴三桂的脸上,露出一种旁人难以察觉的痛苦神情……绞死永历及其太子后,吴三桂为向满清表忠心,下令把永历父子焚尸扬灰,弃骨灰于荒野。

即使有杀父杀子之仇,也不会做出如此绝情寡义之事。

而吴三桂这样一个奸贼,真让人难以相信他当初曾“冲冠一怒为红颜”。

本文作者:黄土高坡西北娃(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