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年前的今天,清军击毙“德国公使”克林德野史趣闻
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曾向巡街清军开枪,清军击毙克林德于东单牌楼。这一事件也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起的导火索之一。

击毙克林德现场绘画图
克林德(1853年11月22日-1900年6月20日),出生于波茨坦,18岁开始在北京当实习翻译,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1899年夏出任驻华公使。
自外国军队进驻北京使馆区以来,封锁东交民巷和东长安街,肆意杀害团民和居民数百人。克林德枪射清军,使民众长期受压抑的反侵略怒火燃烧起来。击毙克林德后,北京义和团包围了使馆区。3天内炸毁比、奥、荷、意四国公使馆,后又炸毁德国使馆,火攻英国使馆,一度冲入德国使馆。法军死伤42人,日军死伤45人,德军死伤30人,俄、美等国侵略军也伤亡多人。围攻使馆达56天。
对英俄来说,1898年之后,在中国,真正的危脸不是义和团,而正是德国。当时的使馆区太多的人怀恨德国公使,他总是不想和大家唱一个调,包括德国想独自撕裂中国并占有的野心,让其他国的公使非常不满。而他对义和团的傲慢态度,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总之,许多人——不论是英国人、俄国人,还是法国人,特别是中国人,都认为给他一点教训是好事。所以在当时克林德被杀恰好符合列强分割中国的计划(尽管这个事件本身是一个犯罪行为)。

克林德葬礼

清朝被迫为克林德立牌坊
作为克林德事件的善后,北京立了一个牌坊,人称克林德碑。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奥战败,中国成了战胜国。作为战胜国民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把克林德碑推倒,重新刻了“公理战胜”四个大字。1953年的时候,这座石碑上上面的“公理战胜”又换成了郭沫若手写的“保卫和平”。

恩海
而枪杀克林德的恩海后来不幸被捕,由日本侦探在当铺发现克林德的银表,据此查出克林德之死为恩海所为,将其抓捕。审讯中恩海表现镇定,承认杀人,并表示系上司指示遇外国人即杀,不是自己酒后行径,更表示愿求早死。恩海次日便被移交德方,更吐露为端亲王指示杀克林德,有提拔和赏银等。后于农历十一月初十(12月31日)在东单牌楼克林德身亡之处闹市被处斩。
在行刑的那一天,北京由东四到东单的大街上挤满了北京的老百姓和在中国旅行的外国人。刑车所过之处,哭声四起,真是天怒地怒人怒。恩海在刑车上,面不改色。来到为克林德建造的牌坊前,他轻蔑地一笑。接过同胞们送上来的酒,他豪爽地一饮而尽,站起身来,对围在身边的老百姓,对来看行刑的各国观众大声地说:“是我杀死了克林德,我敢作敢当!但是克林德身为公使,竟亲自枪杀我同胞,开枪向我示威,这是一个国家使节应该干的事吗?!我击毙他,是他罪有应得。今天,我的血将洒在这白石牌坊前面,这只能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只要有人想在中国的土地上逞凶,不管是什么人,中国人就有不怕死的敢回敬他一枪!” 恩海的声音非常洪亮,震动着古老都城的上空,激励着在场的中国人。许多外国记者纷纷照相,记录。恩海对着记者说:“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中国!我虽然死了,我高兴的是,我是死在生我养我的中国土地上!”
说完,他对着克林德碑(赛金花提议修建)放声大笑,声震街巷。
恩海壮烈地牺牲了,那年他才二十五岁。他的事迹传遍了中华大地。恩海的照片登在了当时英文、法文的报纸上。他的形象是不畏强暴的中国人民的形象,他的英雄故事至今仍在北京人民中传诵。
本文作者:我们的历史ing(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