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死亡和救赎的电影《幽灵马车》,叙事结构令人拍案惊奇野史趣闻
片名:幽灵马车(Körkarlen,1921)
瑞典(Svensk AB)93分钟无声黑白
导演:Victor Sjostrom
制片:Charles Magnusson
编剧:Victor Sjostrom,改编自Selma Lagerlof 的小说
摄影:Julius Jacnzon
演员:Victor Sjostrom,Hilda Borgstrom,Tore Svennberg,Astrid Holm,Concordia Selander,Lisa Lundholm,Tor Weijden,Einar Axelsson,Olof As,Nils Ahren,Simon Lindstrand,Nils Elffors,Algot Gunnarsson,Hildur Lithman,John Ekman

电影里,在除夕夜零点之前的最后一个死者,其灵魂既无法上天堂,也无法下地狱,必须为死神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驾驭死亡之车,到处收集死者的灵魂,直到下一个接替者。
影片采取了大量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大卫·霍姆是一个肺痨患者,他无视上帝,蔑视生命,玩世不恭,对传道士的帮助也能嘲笑的人。他曾因为酗酒闹事被入狱,正要出狱之前,却得知他的弟弟也因为之前被他带去乱混,而在他坐牢期间,醉酒过失杀人而入狱。他痛哭决定痛改前非,但出狱后回到家却发现妻子已带着两个孩子不辞而别,于是他到全国各地去寻找……

《幽灵马车》在首映时就获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功,它不仅成就了导演、编剧、演员维克多斯约斯特罗姆(Victor Sjostrom)和瑞典无声电影的盛名,还对很多伟大的导演制片人在艺术风格方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部影片最著名的部分无疑是将精神世界表现为介于天堂与现实之间的痛苦的牢笼。
有这样一场戏,影片的主角一充满仇恨与自毁冲动的酒鬼大卫·霍尔姆(David Holm,Victor Sjostrom饰)在新年的午夜钟声中醒来,盯着自己的尸体,知道自己注定要下地狱,这一情节在电影史上屡屡被人提起。
电影导演,摄像师与剧务经理在一系列看似简单,却用大量时间精心搭建而成,并可以进行双重曝光的舞台上共同打造了一个三维立体的虚幻鬼怪世界,远远超越了此前任何一部电影的视觉效果。 也许更重要的是,电影采取了一种复杂而又简单的架构,通过一系列倒叙一甚至在倒叙中又包含着倒叙一一的手法,将这个关于贫穷与堕落的粗糙的童话美化得如诗歌一般。

回首维克多.斯约斯特罗姆的职业生涯,《幽灵马车》实际上是把他上一部引起争论的突破性影片《英厄堡·.霍尔姆》(Ingeborg Holm,1913)中提出的一些社会问题在神学与哲学上作出了进一步延伸。这两部影片都描述了人类尊严在冷漠无情的社会中被逐渐摧毁,最终把受害者推入残忍,疯狂的境地的故事。
两部影片的前后关联因赫尔塔(Hilda Borgstrom)的出演而显得更为紧密,她在前一部影片中饰演的英厄堡霍尔姆令人印象深刻,在《幽灵马车》中则是被虐待的妻子——另一个绝望的霍尔姆夫人。 她在本片中再度饰演了一位善良而可怜的母亲,即将面临自杀或者被拘禁在精神病院的命运。

影片忠实改编于原著小说,透出原作者塞尔玛(Selma Lagerlof)心中对宗教的虔诚,也许在八十年后的现在能够引得个别观众发笑,但是影片压抑的气氛“现实主义”的表演令主角们黯淡的命运已成定局,但影片戏剧性的结尾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本文作者:沈童蒙(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