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夜读鲁迅野史趣闻

2018-10-30 22:40:01

夜读鲁迅

作者:静子

授权发布

读鲁迅先生的书,我喜欢在深夜读。夜愈深愈好,万籁俱静,点一支蜡烛,或拉着窗头柜上昏黄的台灯,就着微弱而飘摇的光芒,静静地读着,最好是单行本。瞬间仿佛流星一闪,或雷电一击,撞出的火星,照亮一条花木掩映杂草孽生的幽径,引领着你走进人间炼狱,思想的光星星一样闪烁,电焊一样飞溅,天堂的歌声隐隐可闻,似乎并不遥远,但却看不见。仿佛真有一块五台山上传说的魔石,照得见你三世的原型,像还原六珥弥猴的魔镜,辨得出孙猴子的真假来。历史的隧道和未来的时光隧道,紧紧相依,转身即是,但又隔着空间,很难找到阴阳鱼眼,在瞬息穿越。

有人说,鲁迅先生的书,是在深夜里写了夜的黑暗,星辰影影绰绰,月亮罩在云中,迷迷蒙蒙,他从微弱的土孔中透着呼吸,不断告诉着过客,如何习惯黑暗,高举投枪击碎黑暗,不被黑暗吞噬,顽强地去追寻微弱的光芒后的无限光明。希望总会有吧,像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他的文字,像从石缝间长出的树,奇形怪状,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经得住风霜雨雪的历炼;又像顶破岩石,喷涌而出的山泉,清洌纯净,却有几分寒意,凉到骨子里了。这样的文字,在暖暖的阳光下,慢悠悠地品读,自然读不出什么,甚至于觉得苦涩,灰暗,沉重。像读《聊斋志异》一样,不能在明窗明几净下读,非得夜间读,瞅着窗户门缝,心跳加速,生怕什么时候,一不留心就读出一个狐精妖鬼,和你演绎出一段鬼恋故事来。先生的文章,又不像《聊斋》那么主题分明,引人入胜,妖魔鬼怪胜过人有情。先生的文章仿佛和氏璧,不经过打磨,没有慧眼,是看不见内里的精髓的,其实,亿万年的沧桑演化都蕴涵在里面了。

所以,从鲁迅诞生那天起,《狂人日记》横空出世,《阿Q正传》震惊中外,杂文如地火喷发,虽沸沸扬扬,但没有几个人读得懂鲁迅,或者说了解鲁迅存在的意义,他的确比同时代的智者走的远,深的多。胡适之先生笑劝过他,何必呢,鲁迅就是鲁迅,依然做着他的事,像移山的愚公,凿打着黑暗,留下各式各样的黑暗之石,还原了它的本来面貌,注明其来龙去脉,有点像尝尽百草,一天中毒几十次的神农氏。一般人,自然缺少先生的慧眼,更缺少先生的锲性,也懒得去追根溯源,浮萍一样,任风吹去,随水漂流,或者甘愿做个寒号鸟,得过且过。先生忙于钻探鉴别,又没留下一副专看立体电影似的眼镜,后人也没有造出,自然不会一目了然。于是,好多人都说,鲁迅难懂,像冰封雪闭的珠穆朗玛峰,高不可攀。

即使在鲁迅先生最火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多少人真正读懂鲁迅,不过像佩戴钻石一样,有的人克拉大些,有的小些,耀眼是耀眼,是耀别人的眼,提高自家的高贵罢了。自然也不像郭沫若先生说的,鲁迅之前无鲁迅,鲁迅之后千万鲁迅,前一句是事实,后一句却不尽然。和鲁迅先生生前一样,是孤独的,一写文章,就成了独自荷枪,孤胆上阵的鲁迅。和青年人在一起,又和蔼慈祥,甚至有些待孙子的溺爱。他懂得他们,他们却未必真懂他,不过是敬爱而已,因为只有他,会纵容他们的目空一切,无知无畏,勇往直前,并乐意无偿地为他们呐喊助威,遮挡明里暗里的明枪冷箭,那怕他自己还在彷徨着。

就这一点而言,鲁迅先生的确生不逢时,也算不幸了。从黑暗里捡出那么多闪光的石头,却没有共鸣,人们只是研究着应用着他们需要的鲁迅,像他笑过的孔夫子,他也成了孔夫子一样的敲门砖。却再也没有法子投出投枪和匕首回应,死亡的确是可怕的,永远无法左右,不管你有多伟大。但鲁迅毕竟是幸运的,他留下了几百万字的著作,这些闪光的不知名的黑石头,还有幸陈列在安全的博物馆里,不至于像和氏璧似地最终流失,不知所终,也不至于像《红楼梦》,紧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还是没有逃脱被肢解的厄运。就此而言,幸甚,幸甚。读不懂并不可怕,好好放在哪里,只要有人读,今天读不懂,还有明天,明天读不懂,还有后天,二百年后还读不懂吗?

还是鲁迅认可的郁达夫了解他,尽管他们有过争论,有过不快,也有过合作,诚如鲁迅所言,达夫是真诚的朋友。惊闻鲁迅逝世,从外地赶赴上海奔丧,说了一句最有分量的话:没有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伟人却不懂得尊重的民族,更可悲。

其实,夜读鲁迅,我也只看见散碎的光芒,像沙漠里闪烁的金子,走近一写就消失了。或者像看星星,看月亮,天愈黑,愈看的清晰一些,但也清晰不到哪里去,不过像古人看见月中的玉兔桂树罢了。但我相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思想,是中国数千年最闪亮的,最值得珍贵的精神财富。国人一旦真正懂得鲁迅,就会脱蜕化蝶,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来。最黑暗的地方离光明最近,谁说不是?

静子,山西省大同市人,在《中国铁路文艺》《阳光》《散文百家》《山西文学》《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黄河》《福建文学》《读者》《延河》《佛山文艺》《雨花》《北方文学》《澳门文学》《黄河文学》《奔流》《鸭绿江》等刊物发表过散文,有作品入编散文选本,出版散文集《乡村拾遗》《镶嵌在记忆深处》《村庄史》等。散文《大地物语》获福建文学五店市散文提名奖、散文《村庄史》获第二届蔡文姬文学奖等。

选自苏白文化、未来趋势文化、北岳文艺联合出品图书《品味》

我公司及其关联合作公司拥有独家专有全世界全版权并转授权

投稿邮箱:苏白传媒 tougao@whsubai.com ezzoujc@vip.126.com

常年征集各类自媒体、新媒体文字、图集、图片、音频、视频。

常年征集各类图书书稿、影视小说、影视剧本、影视游戏IP。

本文作者:苏白传媒(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