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中,帮张学良抗过事的张学成,最终结局是怎样的?野史趣闻
《少帅》开播,掀起一波热潮。记得前几集中,张学良要整他的五妈妈,此时出现了张学良的堂弟,张作霖二哥张作孚长子张学成。小时候的张学成,一直呆在张学良的身边。
这位在《少帅》里,为张学良抗过事的张学成,最后的人生结局怎样呢?
张学成是张作霖阵亡的二哥张作孚之子,字铸卿。由于父亲死了,他自幼被张作霖抚养,曾任张作霖卫队营营长。
有“大帅府”身份的张学成,虽不是张作霖的亲生儿子,但以这身份,日后的日子也不会差。可他偏不。
小时候,张学成在帅府接受启蒙教育。1919年与张学良同期就读于东北讲武堂第一期。毕业后,与其弟学文一同被张作霖送到日本陆军大学留学深造,归国后张作霖提拔张学成为卫队营营长,不久,又提拔他担任东北军团长、旅长。
20多岁升任旅长,已是奇迹,但张学成并不满足,他羡慕张学良,因为张学良已经当上了军团长。这点只能说张学成不自量力,他张学良是张作霖的儿子,你张学成羡慕嫉妒什么。
为此,张学成觉得在张学良身边,没有出头之日。于是,借张宗昌的邀请,张学成借口出去历练一下,离开奉天,到张宗昌手下出任第70师师长。
转眼到了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李景林、张宗昌所部负责进攻热河。张学成率部途经临渝县千沟镇时,纵容士兵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引起极大的民愤。乡民们把张学成告到军团长张学良那里,张学良恼怒张学成为害地方,遂将张学成撤职。张学成被撤职,对张学良强烈不满,认为张学良六亲不认,借机整他。
1928年6月,张学良执政,让张学成回东北,张学成没有回音。这年夏天,张宗昌的部队被北伐军击溃,张宗昌逃往大连。
此时的张学成,已经成了丧家之犬,他别无去处,正确的选择,就是回到张学良身边。可张学成的嫉妒和憎恨,让他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接下来,张学成投靠了见利忘义的军阀石友三。1931年5月,汪精卫在广州另组国民政府,委任石友三为第5集团军总司令。6月,石友三密电张学成,要他去大连与日本关东军联系,以取得日本人的帮助。后,以张学良所给军费少为由,发出讨张通电,联合孙殿英等部攻打东北军,张学成为石友三出谋划策。7月24日,南京政府下令免去石友三本兼各职,派刘峙、胡宗南讨伐。东北军以于学忠、王树常两集团军进攻。石友三受到两面夹击,以失败告终。此时的张学成,再次成为丧家之犬。之后,他逃往天津日租界隐居。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家人全部逃离沈阳,张学成却跑回沈阳,找到日本浪人朋友,放出话说,自己虽是张氏宗族、张学良的堂兄弟,但愿意与日本人一道来收拾东北残局。
汉奸凌印清被歼灭后,日本关东军物色其替代人,张学成的话传到关东军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认为张学成可以。
张学成说:“张学良是个糊涂虫,我从小与他一起长大,我还不知道他?我最不服气的就是他。司令官如此看重我,我一定竭尽全力,效犬马之劳。”这话,不知是说张学良,还是说他自己。
本庄繁任命张学成为“东北自卫军总司令”,张学成将司令部设在高山子附近,收编胡匪及凌印清残部,大肆招兵买马,很快就扩充了4000多人,下设8个支队,18个旅。他滥发委任状,拉拢收编胡匪,扩大势力,扬言要揭旗西进,与锦州驻军炮火相见。
之后,高山子一战,张学成和日本顾问等日伪官员被击毙,张学成死的地方离其父张作孚殉职的地方不远,这也算是父子相见了。
欢迎订阅“评阅历史”唯一指定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
本文作者:萌书生(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