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大师鲁迅野史趣闻
每隔一两年,就发现课本上选鲁迅的文章又少了一两篇。在民国范盛行的今天,鲁迅这个文学巨匠却和大家渐行渐远,有失落之感。
对于鲁迅,膜拜者有之,喜欢者有之,事不关己者有之,谩骂者有之,深恶而痛绝之有之。按理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然而对于鲁迅的喜恶,逐渐有演化成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的趋势。
鲁迅是个文学巨匠,然而在今天,根本上没有真正读过鲁迅文章,对鲁迅有好恶,只是因为知道鲁迅有有一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因为听说鲁迅只反对国民党,不支持抗战,因为听说鲁迅曾经支持汉字拉丁文化,就对鲁迅大喜或大恶的,不乏其人,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就是靠这一点一滴构成对鲁迅的感观。
鲁迅曾说过: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然而,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都是极其脸谱化,被贴上斗士、文痞等标签的鲁迅。
通读鲁迅文集,尤其是读一读鲁迅杂文,再读一读其交往者眼中的鲁迅,就发现鲁迅其实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他首先是个老少咸宜的幽默大师,然后才是文学爱好者眼中的文学大师,然后再是一个斗士,这顺序不应该搞反。
鲁迅虽然是学霸,精通日语、德语,粗通英语、俄语,但是他的语言天赋似乎不是那么好,娶了一个广东老婆,在广东也住了不短的时间,却不会说广东话。
鲁迅的《在钟楼上》一文,曾谈到自己对广东话的感受:“而最大的阻碍则是言语。直到我离开广州的时候止,我所知道的言语,除一二三四等数目外,只有一句凡有‘外江佬’几乎无不因为特别而记住的Hanbaran(统统)和一句凡有学习异地言语者几乎无不最容易学得而记住的骂人话Tiu-na-ma而已。”
鲁迅(包括章太炎等各种大师)也有小市民的恶趣,同在这一文中说:但虽只这两句,我却发见了吾师太炎先生的错处了。记得先生在日本给我们讲文字学时,曾说《山海经》上“其州在尾上”的“州”是女性生殖器。这古语至今还留存在广东,读若Tiu。故Tiuhei二字,当写作“州戏”,名词在前,动词在后的。我不记得他后来可曾将此说记在《新方言》里,但由今观之,则“州”乃动词,非名词也。
鲁迅是个行为艺术家,曾经到一家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一件旧长袍,给他乱剪一通草草了事。鲁迅随便从口袋里抓了一把铜元塞给理发师,比应付的多了很多。过了一段时间,鲁迅又去那家理发店理发,这次,理发师特别细致周到。完事之后,鲁迅不多付一分钱,理发师忍不住问为什么这次认真理发却不多给钱,鲁迅回答:“上次你乱剪,我就乱给,这次你认真剪,我就认真给!”
平时整天板着脸的鲁迅,讲起荤段子不逊于人。郁达夫回忆,鲁迅曾讲过一个段子:有位高僧即将圆寂,有一件遗憾事令他难以瞑目,他一辈子没见过女人的身体。弟子们为了满足师父的愿望,花钱雇了一个妓女,送到老和尚的病榻前。妓女脱下衣服,老和尚一看,挥挥手:让她走吧,跟尼姑一样。鲁迅说得一本正经,郁达夫听了却一直回到家里还在笑。
当然,鲁迅的真正成就不是因为他会说荤段子,有小市民情趣,而是因为他是个文学巨匠,杂文大家。课本里每隔几年就少几篇鲁迅的文章,确实课本里有些文章有时效性,删了就删了,但是这些不代表鲁迅的作品。鲁迅杂文,永不过时,尤其适合现在这个变革时代。
鲁迅在《准风月谈.查旧账》中说,对在朝者需要听其言观其行,看看前后有什么不一致。对照曾经宣传的养老靠国家,现在养老靠自己,一变再变的房价控制政策,现在政令出其身的肉食者赖起账来是不是那就白一白眼,甚至眼也不白,依然我说我话,我行我素。
对于社会上很多不以为然地正面报导,可以读一读鲁迅的《伪自由书.推背图》。现在的很多报道,功夫全在字外,需要采取正面文章反读反。如看到本草学家些砒霜,大毒。字不过四个,但是这四个字是用若干性命换来的认识。读一读那些今天反腐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的文字,可以知道昨天是我们是怎样活在暗无天日之中。
对于个人装逼甚至集体装逼不以为然的,可以看一看《二心集.宣传与做戏》,就知道装逼是有传统的,人生一场戏,上位靠演技,我国最不缺乏的是影帝。
我列举鲁迅的几篇文章,并不是说鲁迅只有这几篇文章可看。实际上,鲁迅有些小说有半文不白,有些评论已经不合时宜,但更多的杂文或幽默诙谐,或短小精悍,或汪洋恣意,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落伍。
鲁迅有一篇名为《骂杀与捧杀》的杂文(文中顺便讽刺了一下著名的民国范林长民和徐志摩)指出:指英雄为英雄,说娼妇是娼妇,表面上虽像捧与骂,实则说得刚刚合式,不能责备批评家的。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骂与乱捧,例如说英雄是娼妇,举娼妇为英雄。
这话当然言之有理,然而让人感到的讽刺是,告诫人们不要乱捧乱骂得鲁迅,现在正被乱乱捧和乱骂。到底应该怎样骂和怎样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尺度。现在的世界鱼龙混杂,泥石俱下,一不小心就会帮敌人捧了不该捧的人,或者骂了自己不该骂的人。对于鲁迅应该怎样捧,怎样骂,最好就是多看看鲁迅的文章,尤其是鲁迅杂文精选。
本文作者:天马行空品读经典(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