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文景之治背后皇帝身边的一把手女强人窦太后野史趣闻

2018-10-30 22:35:59

窦太后,汉朝有名的贤后,她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刘启的母亲,汉武帝刘彻的祖母。她爱好黄老之术,讲究无为而治,清净而不扰民,她的这个主张帮助丈夫和儿子缔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文景之治”,使汉朝一跃而成为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因此,窦太后对于中国历史的走向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吕太后的侍女

窦太后出身贫贱,《史记》和《汉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她的名字,西晋的皇甫谧称她为“猗房”。后来又被讹传为“漪房”。因此后世都称她为窦漪房。窦氏生于秦末汉初,母亲死得早,她父亲为了躲避战乱,避居于观津,以钓鱼为生,不幸在一次钓鱼时掉入河中淹死,只剩下窦氏和她哥哥窦长君、弟弟窦少君三个人相依为命。

父亲死后,家里没了顶梁柱,断了生活来源,窦氏就担负起照顾家里的重任。女孩子一般都懂事得早,为了让哥哥弟弟吃上饱饭,十三岁的窦氏卖身为奴,给一个财主打工。虽然每天干很重的活,累得精疲力尽,但是回家后看到哥哥弟弟大口吃饭的样子,窦氏心里就满满的都是幸福。

刘邦晚年的时候,极为好色,广招天下美女充实后宫。结果有一次窦氏在井边打水的时候,被下乡的选美官选中,不由分说便带她回宫。当时的许多美貌女子都不愿意进宫。因为一入宫门深似海,谁都不知道进了宫之后命运会如何。宫里那么多美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被皇上宠幸?有的姑娘进宫的时候是十五六岁的妙龄少女,出来的时候却已白发苍苍。大部分的女人一辈子都没有被皇上临幸过,大好青春都在寂寞中度过,也不能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纵然有幸怀了龙种,生了皇子,还要卷入后宫的斗争之中。总之,进宫女子十有八九都不得善终。因此,许多百姓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就算被选美官看上以后,宁愿砸锅卖铁贿赂选美官,也要把女儿留在身边。

但是窦氏已经没了父母,根本没钱贿赂选美官,因此只好跟着选美官进宫了。她哥哥劝她逃走,但是她不走,她愿意进宫去,把每月的月钱寄回家。在临走前,她最后一次给两兄弟做了饭,给弟弟梳了头,然后洒泪而别。

按照规定,新进宫的宫女都要验身,本来这是由专职人员去做的。但善妒的吕后不想再看到有新人被刘邦宠幸,因此亲自给宫女验身,借着这个名义,把最漂亮的一批宫女都直接留在自己的宫里,而把选剩下的交给刘邦。于是,天生丽质的窦氏,连刘邦的面都没见到,就成为吕后的侍女。

当然,这对于窦漪房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因为她本来就不是为了求得圣宠而来,她只是为了挣点钱,好供自己的哥哥弟弟吃饱穿暖。

由于之前在地主家干过粗活,窦漪房比一般的侍女都要踏实、细心。她听说吕后是个厉害的女人,因此她伺候吕后的时候,细致周到,小心翼翼,让吕后感到很舒服。吕后就经常赏赐给她一些财物。跟吕后相处久了,窦漪房发现,其实吕后也不是什么大恶人,她有时候还会做一些善事,比如释放思乡心切的宫女回家,让她们跟家人团聚。吕后还常常教导窦漪房,做女人要本分,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有非分之想,是宫女,就做宫女,别想着做妃子。

吕后的话,无疑是警告那些长相漂亮的宫女,不要异想天开,与她争宠。当然,窦漪房本身也没有这个想法。她只想安安稳稳地在宫里过下去,拿自己所应该得到的那份俸禄。

就这样,窦漪房波澜不惊地在汉宫里生活了几年,直到刘邦去世。刘邦去世之后,吕后掌权,为了能更好地控制朝政,吕后以最快的速度把刘邦的儿子们都赶回他们的封地。当时刘邦有八个儿子,除了惠帝刘盈之外,其余的王爷,吕后赏给他们每人五名侍女,窦漪房就在其中。窦漪房听说有个叫刘如意的王爷,被封为赵王,自己的家乡就在他的封国之内。于是就私下里找到管事的太监,请求把自己的名籍列入去往赵国的名单之中,这样她可以离家乡近一些,可以抽时间回去看望自己的哥哥弟弟。结果管事太监忘记此事,把窦漪房安排到了去往代国的队伍里。名单上奏之后,皇帝下诏应允。窦漪房得知自己将要前往代国,离家甚远,就哭泣着埋怨管事太监,不想去代国,并且还找到吕后说情。她本以为吕后会看在这几年伺候她的份上,给她调整一下。不料吕后听了她的哭诉之后大怒道,跟着赵王没有什么好下场!然后命人强行把她送上了去往代国的车队里。

多年后,她做了代王的姬妾,当她听说赵王被吕后毒死的消息时,她才知道吕后为何不让她跟着赵王。因为赵王死了,她的姬妾还能活命吗?

但是,当时的窦漪房还不知道这些。在去往代国的路上,她哭哭啼啼,伤心不已。在其他四个宫女涂脂抹粉打扮的时候,她却在思念着千里之外的哥哥弟弟。她感觉,自己这辈子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它经常在把一个人推向绝望的时候,给人希望,让人在最深的谷底时,也能沐浴到阳光。

代王的宠爱

代王刘恒,是刘邦八个儿子中很不起眼的一个。他的母亲薄姬是刘邦一个并不受宠的姬妾。而正是由于不得宠,薄氏才没有落得像戚夫人那样的下场,刘恒才得以保全。刘恒为人宽厚仁慈,小心谨慎,不事张扬。因此吕后在打击刘氏子孙的时候,并没有把他列为打击对象。

刘恒在到了自己的封国之后,把吕后赏赐给他的几个侍女叫到跟前。那几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宫女激动不已,都期待着代王能宠幸自己。而一心想要回家的窦漪房,却素面朝天,强打精神站在代王面前,心里想的都是自己的兄弟。

谁知刘恒看到那几个宫女时不为所动,却一下子相中了朴实无华的窦漪房。因为他也是一个喜欢素净的人。

去了代国的窦漪房,虽然失去了和兄弟团聚的机会,却得到了代王的宠爱。这不能不说是因祸得福。

随后,窦漪房成为代王的王妃,而其他四个宫女,则成了窦漪房的侍女。当然,窦漪房并没有因为自己地位的提升而改变自己的为人准则,她对待那些宫女,还像以前一样有礼貌,而不是把她们当下人呼来喝去。

代王对于窦王妃的宠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忘却了宫里的其他妃子,甚至忘却了给他生下四个孩子的王后。他每天晚上都宿在窦漪房那里。而窦漪房一点儿也不恃宠生骄,反而更加谦卑、温和、谨慎、朴实。她的性格和为人赢得了所有人的称赞,连被她夺去宠爱的王后都对她印象很好。刘恒的母亲薄太后,也多次夸赞她的品行。

没过几年,一向身体虚弱且又过早地生下四个孩子的王后患麻风病去世了。刘恒对这位王后没有什么感情,象征性地举行了葬礼之后就要立窦漪房为王后。但遭到了窦漪房的婉言拒绝。她对刘恒说,现在王后刚刚逝去,你就立我为后,肯定会招来很多流言蜚语。不如再等等吧。

刘恒把这话告诉了自己的母亲薄太后,薄太后高兴地说,她这么顾大局,识大体,真是当王后的不二人选!

于是,刘恒更坚定了立窦漪房为王后的决心。而窦漪房也很争气,她的肚子也给她积攒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先后生下两儿一女,长子刘启,次子刘武,长女刘嫖。

不久之后,窦漪房顺利地当上了王后。两人更加恩爱。

就在窦漪房打算和刘恒平淡地度过此生的时候,一位从长安来的使者告诉刘恒,不要再做你的平凡王爷了,跟我进宫当皇上去。

刘恒听着有点懵,你说什么?要我做皇帝?长安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长安发动了一场政变。周勃和陈平在吕太后刚去世的时候,就果断地杀死了几个姓吕的异姓王,灭掉了吕氏外戚。为了彻底清除吕氏势力,大臣们把吕后所立的小皇帝、惠帝刘盈的儿子刘弘也杀死了,同时还杀了他的几个兄弟。如此一来,皇位空缺。周勃和陈平就谋划着从刘邦的几个儿子中间再立一个。为了防止重蹈覆辙,避免新的外戚专权,他们选择立新皇帝的标准是,皇帝的母亲和老婆必须是平民出身,出身越穷越好。结果盘算下来,只有代王最符合要求。而且他平日名声很好,所以就派人通知代王进宫即位。

代王起初不信,薄太后和窦王后也不信。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圈套,劝代王不要去。刘恒的属臣们也各持己见,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代王拿不定主意,就决定占卜以决吉凶。结果占了一个“大横”。卦辞的解释是,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正当,我不久就要当天王,将父亲的伟业发扬光大,就像启延续禹的帝业一样。于是刘恒决定前往长安。

但为了避免中计,他先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去长安探查虚实,薄昭回报说是真事,这才向长安进发。在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又派属臣宋昌进城查看,最后才小心翼翼地进了长安城,在陈平等人的辅助下登上了皇位,成为汉朝盛世“文景之治”的开创者——汉文帝。

在一切都办妥之后,刘恒派人回代国迎接自己的全家老小。不料在半路上,他与先前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全部夭折。乐极生悲,福祸相依,这噩耗一下子把刘恒击倒在地。他伤心欲绝,说他不想做皇帝了,如果不做皇帝,儿子就不会死,这都是当皇帝惹的祸。大臣们好不容易劝住了,让他立太子,他却说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兄弟们。这把拥立他的大臣们都吓了一跳——现在为了拥立你,把你的兄弟都得罪完,你将来把皇位传给他们,我们岂不是都遭殃了?

于是周勃、陈平等一干大臣联合起来去找薄太后,请求薄太后去劝说刘恒改变想法,救大家性命。刘恒是个孝子,对母亲的话无有不从,在薄太后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终于打消了放弃帝位的念头。

为了让刘恒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不是传位于兄弟,大臣们又催促他赶紧立刘启为太子。刘启本来不是嫡子,没有资格成为继承人。但因为那四个嫡子全部夭折,他是庶长子,所以就只好让他来做太子了。

从王妃到皇后

刘启做了太子,他的母亲窦王后,自然就被册封为皇后了。再度入宫,身份大变。十几年前她刚入宫的时候,还只是皇后的侍女,而十几年以后,她自己成为皇后。命运对窦漪房的宠爱让她受宠若惊。她忽然又想到自己的两个兄弟,她很想找到他们,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但此时薄太后正忙着尊崇薄家的祖先,窦皇后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

她决定再等上一段时间。反正她这一生,什么好事都是等出来的。

谁知,她的一个善意之举,无意中帮了她大忙。在被册封为皇后的那天,她向皇帝提议,宴请天下所有孤寡老人,赐给所有穷人布帛、米面、肉食。对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和九岁以下的孤儿,每人赏赐一石米、二十斤肉、五斗酒、两匹帛、三斤棉絮。

刘恒对她的建议大加赞赏,并且很快以皇后的名义下令实施。于是,天下百姓无不称赞窦皇后的美德,人们纷纷奔走相告。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一个姓窦的年轻人听到了这位窦皇后的身世。他就是窦皇后的弟弟——窦少君。

当年,窦漪房进宫之时,留下窦长君和窦少君兄弟两个。有一天,哥哥窦长君正在外面劳作,把五岁的弟弟一个人放在家里,结果弟弟被人贩子拐走,先后拐卖多次,最终卖到了河南阳宜一户财主家里,当了奴仆。有一次,主人派窦少君到山上烧炭,夜里风雨大作,山上暴发了泥石流,一百多名工人全部丧生,只有窦少君一人逃过此劫。死者的家属纷纷去找财主赔偿,财主没有那么多钱赔,就逃到了长安。窦少君也跟着来到了长安。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到长安后,劫后余生的窦少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算一卦。结果算命先生说他很快就会封侯。他自然不相信。但是当他听说皇宫里的皇后姓窦的时候,他忽然想到,或许当今皇后就是我的姐姐?我封侯的事,难道是从这里来的?

于是他就给皇后写了一封信,信里写了许多自己小时候的事,皇后看到之后,便把他召进宫,问他一些旧事,窦少君的回答都正确。窦少君还说起姐姐当天进宫的时候,曾讨来藩汁给他洗头,并且做了最后一顿饭给他吃,而后才安心离开。窦皇后听了,拉着兄弟放声痛哭。汉文帝也感动不已,立即赏赐窦少君很多财物田宅,后来窦皇后又找到了窦长君,把他们全部迁到了长安,做了富家翁。

窦氏兄弟的突然出现让大臣周勃和灌婴吃了一惊,他们最害怕外戚专权,再来一次窦氏专权,于是就联合起来对汉文帝进谏,说窦氏兄弟没有什么文化修养,常年在社会底层劳动,现在猛然靠着皇后得了富贵,肯定会恃宠生骄,惹下乱子。应该选择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与之相处,来教化他们、熏陶他们,使他们成为正人君子。文帝采纳了周勃等人的建议。

后来窦皇后因病双目失明,汉文帝对她的宠爱逐渐衰退,开始宠爱慎夫人,甚至让慎夫人跟皇后同席而坐。有一次汉文帝游上林苑,窦皇后和慎夫人随从。入席时,侍从按照惯例把窦皇后和慎夫人安排在一个席位,但是大臣袁盎却把慎夫人的席位往后挪了一下,慎夫人看到之后很生气,就拒不入席,汉文帝也气得拂袖而走。袁盎追过去对文帝说,皇后和慎夫人尊卑有序,应该区分开来,您宠爱慎夫人,可以多赐给她一些财物,但是在礼法上,应该按照规矩来。汉文帝这才消了气。

从皇后到太后

汉文帝驾崩后,景帝即位,尊窦皇后为太后。于是窦太后便封自己的弟弟窦少君为章武侯,由于窦长君已经去世,就封了他的儿子窦彭祖为南皮侯。窦少君的命运果然被当年那个算命先生言中了。

窦太后一共生了两儿一女,大儿子刘启,就是汉景帝。小儿子刘武,被封为梁王。她特别宠爱这个小儿子,赏赐给梁王无数的财物珍宝,梁王恃宠而骄,大兴土木,封地达四十多个县,出行的仪仗队比天子还豪华,金银财宝数不胜数。景帝对这个弟弟也非常喜爱,有一次喝醉了酒,甚至放言说,将来死后,将皇位传给弟弟。窦太后和梁王听了都很高兴。但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婴立马反对说,高祖曾经立下规矩,帝位只能传给长子、长孙,怎么可以传给兄弟呢?窦太后听了之后大为不悦,从此嫌恶窦婴。窦婴本来也嫌官小,就称病辞官了。“七国之乱”爆发后,景帝看朝中的窦氏子弟没有能带兵的,就把窦婴召回来,任他为大将军。窦婴不辱使命,平定了“七国之乱”,被景帝封为魏其侯。于是窦太后又多次向景帝提出,要任命窦婴为丞相。景帝说:“太后难道认为我吝啬而不肯让魏其侯做丞相吗?不是的。魏其侯这个人,做事草率,骄傲自大,难以承担丞相这个重任。”最终也没有任命他。

景帝七年十月,梁王刘武再次入京朝见景帝。因为窦太后宠爱梁王,景帝便批准梁王留在京城。窦太后还对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是亲其兄弟的,周朝的制度是尊奉祖先,这两者的道理一样。百年之后,我把梁王托付给你。”言下之意就是想让景帝传位给梁王。袁盎听说之后,便上书反对。梁王就派人把袁盎刺杀了。景帝查出真相后,怨恨梁王。梁王连忙入朝请罪。但是兄弟两人关系再也不能回到以前了。景帝因此也不再允许梁王滞留京城。梁王回到封地之后,忧惧而死。窦太后便大哭道:“帝果杀吾子!”连饭都吃得少了。景帝看到母亲伤心,就把梁国分为五份,分给梁王的五个儿子,并让梁王的五个女儿都食汤沐邑。窦太后这才高兴起来。

窦太后喜欢黄老之言,她要求景帝和大臣们都学习黄老之术,并以此治国。黄老之术的无为而治是文景盛世的治国精髓,但是当时的儒生却不以为然。一位叫辕固生的儒生,是研究《诗经》的。有一次,窦太后把他叫过来,问他《老子》这本书如何。辕固生说,那不过是很平常的言论罢了。窦太后很生气,让辕固生去兽圈里杀野猪。景帝知道辕固生并无过错,他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肯定斗不过野猪,于是就赐给他一把利器。辕固生进到兽圈里,一下子就把野猪给刺死了。窦太后便没有再追究。但是因为窦太后的原因,终景帝一朝,儒生都没有一人能够得到重用。

景帝驾崩后,景帝之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武帝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

刘彻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好大喜功,不喜欢无为而治的清净生活。因此他开始推行新政。但遭到太皇太后的反对。因此在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汉武帝始终没能放开手脚。直到窦氏去世,汉武帝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后发展军事,打击匈奴。但是由于他的好战,文景之治几十年的积累,都被他挥霍一空。而且由于常年对外战争,国内经济凋敝,为了支撑军费开支,他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搜刮民财,致使国家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汉武帝建元六年,窦太皇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结束了她极为幸运且不凡的一生。

本文作者:迷恋子龙哥哥的大乔吖(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