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致函报社,揭开了救国储金运动反对“二十一条”的序幕野史趣闻

2018-10-30 22:40:32

1915年1月,日本趁着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为反对“二十一条”,全国各地掀起了形式各样的反抗运动。

3月27日,上海某洋行翻译马佐臣投函《字林西报》,提出储金救国之议,救国储金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马佐臣指出,中国当今形势万分危急,作为国民一分子应尽自己义务。他提议每个人捐献资金作为救国捐,支持政府对日谈判。如果谈判破裂,中日开战,这笔款项可以用来购置军备。如果交涉和平了结,此款也可用来创办军事或民用工业,增强国家实力。他强调储金与募捐不同,主张这项储金存于银行机构,“届时能凑齐5000万元,或提交政府使用,或创办实业,要发给储金人军需公债票或者股单;如果用来创办实业,储金人有监督权;如果不能达到5000万元,允许个人领回,银行要付给一定利息”。

储金救国之议迅速得到社会舆论支持。《字林西报》刊载马氏提议后,沪地各报纷纷予以转载。为支持这项运动,《申报》馆郑重声明:“如有赞成者致函本馆可也”。储金救国提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个人团体纷纷投函报馆以示赞同。

4月1日《申报》刊载来函5件,2日57件,3日77件,4日115件,5日133件。民众参与热情可见一斑。

在马佐臣努力下,救国储金临时通讯处宣告成立。通讯处成立后,立即就组织方法及进行手续等事项进行商讨,并声明通讯处只收信件,不收款项,以免滋生流弊。同时规定:办事人员均尽义务,房金、伙食费也由发起人承担,并不另筹。

筹备办事处同时,马佐臣致函沪地素著名望的绅商,请他们出面列名发起义举。以宁绍轮船公司总经理虞洽卿为首的绅商、银行家,立即应允出面主持救国储金一事。

4月7日,救国储金临时通讯处开会,组建运动领导机构。会议选举虞洽卿为临时主席。会议承诺事务所日常经费由到会30人先认定洋2000元,以后也由办事诸人员负担。

储金之议提出后,马佐臣即与沪地银行协商存储方法,上海分行按规定将此事汇报北京总行进行请示。4月6日总行允许储金存入上海分行。

上海发起这场运动后,外埠函电纷至沓来,表示赞同,“各省闻风继起”。4月8日,天津总商会率先响应,成立储金会分事务所。4月9日中国银行开始收受储金,广大民众争先前往储款,是日共收储金19219元。

救国储金运动兴起后,各地出现了许多引人泪下的感人事迹。江苏省立五中三十多位学生率先响应,说我们也是国民一分子,怎可不尽此义务,各捐银币一枚,交给教师作为救国储金,请他们代为送至救国储金事务所。江苏无锡永泰丝厂一名女工,将自己历年所积之资,悉交中国银行。福州一名年仅11岁的少年,自带扑满(储蓄罐)至中国银行,兑得10元,存储而去。孤儿院孤儿也节省膳费,每餐只进稀粥1碗,以节余所得,作救国储金。徐州睢宁县各界救国储金大会上,一位退伍军人,除将所有家产全部捐献外,井声泪俱下地登台演说,最后举刀自刎,留下一纸血书,激励国民。

本文作者:大众日报(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