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鲁迅生活在当下野史趣闻
鲁迅的思想与文章,影响了几代人,当然也影响了我。
他是那个时代无人可比的文豪与斗士,句句如剑,直抵时代弊端。
浙江省绍兴市的鲁迅故居,我去过两次,我以虔诚之心膜拜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童年和少年时光,都在绍兴故居度过,直至1898考入南京水师学堂。
1910年至1912年,鲁迅回乡在绍兴中学任教,亦居于此,之后的几次回乡,都在此住过。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世于上海,举国哀悼,人们喻之为“民族魂”。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是建国后浙江省最早建立的纪念性人物博物馆,被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馆内主要包括,鲁迅祖居、三味书屋、风情园、百草园等等旧迹。
我两度进入鲁迅纪念馆,穿越时空隧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鲁迅的童年生活里。

鲁迅儿时的乐园,已是人们争相拍照留念的地方。
物事,人非,只有想象,才能串起岁月的苍桑。



“仰视桑葚熟,俯听蟋蟀鸣。”
当百草园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后,曾经的追逐与嬉戏成了回忆和向往。

鲁迅笔下的风情园,风情园里风情万种。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少时的鲁迅也是从这里坐上乌篷船去鲁镇看社戏的么?


三味书屋的那个“早”字,已经影响并将继续影响太多人的求学生涯。
目睹此景,“子曰诗云”的朗诵声音,回荡耳旁,萦绕脑海,也看到了儿时的鲁迅,奔走于家与学堂之间,匆忙的脚步,还有那生怕迟到了的心情。


“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
“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三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如醯醢。

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无数读书人都曾受这精神影响或感动,所以进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笔下塑造的人物,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依旧鲜活。



民族魂!民族的兴盛与发展,不能缺失魂与精神!

然而遗憾的是,鲁迅的文章,正在从课本里,逐渐减少,想到此,不禁有些戚戚然。
有人说,鲁迅幸好生在了那个大师频出的时代。
假如,鲁迅生活在当下,还能成为鲁迅吗?
本文作者:颖之星语(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