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师——鲁迅野史趣闻

2018-10-30 22:06:57

陈丹青曾说:“鲁迅是一位最懂绘画、最有洞察力、最有说服力的议论家,是一位真正前卫的实践者,同时,是精于选择的赏鉴家。”鲁迅在设计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尤其在书籍装帧上。今天分享一期鲁迅的平面设计作品清单,希望喜欢。

·标志性作品·

猫头鹰:这只猫头鹰是鲁迅的经典之作,细看会发现这只活泼灵动的猫头鹰的双眼被画成了一对男女的头。

北大校徽:完成于 1917 年 8 月 7 日完成的北大校徽是鲁迅早期作品。那时候的鲁迅,在文学创作上也尚未名声大噪,蔡元培邀请他设计校徽,也可谓独具眼光。鲁迅先生设计的标志采用了“北大”二字的篆书,但他巧妙地将“北”字与“大”字的篆书进行了些许变化,使得两字的构成元素几乎完全一致,都是“北”的一部分,又似三个人像。而在外形上,采用了中国印章的圆形轮廓,笔画舒展且空间比例匀称,简洁大气,张弛有序。

中华民国首面国徽:北洋时期的中华民国国徽是中国首面国徽,又称十二章国徽、嘉禾国徽。1912年8月,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指定3位教育部荐任科长:周树人(鲁迅)、许寿裳、钱稻孙研拟国徽图案,8月28日完成(参见《鲁迅日记》里的相关记述),3人合作设计图样,钱稻孙画出图例,说明书由鲁迅执笔,1913年2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表。中华帝国时袁世凯沿用国徽,直到1928年12月29日,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将原来悬挂的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十二章国徽同时废止。

·书刊设计作品·

鲁迅的设计才华,集中地展现在书籍封面和装帧设计上,他一生设计了 60 多个书籍封面。

在没有电脑软件辅助设计的时代,鲁迅把各种字体玩出了新花样。在这些结合书的特点所设计的字体中,他创造出了各式花样,令人叫绝。

鲁迅设计的书刊风格偏素雅简约。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鲁迅设计手稿·

在稿纸上标注空行。

陈丹青笔下的鲁迅先生——

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文革中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当然是按照四九年后官方钦定的顺序排列:“鲁、郭、茅,巴、老、曹”之类,我记得最后还有赵树理的照片——平心而论,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样子,各有各的性情与份量。近二十多年,胡适之、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的照片,也公开发布了,也都各有各的可圈可点,尤其胡适同志,真是相貌堂堂。反正现在男男女女作家群,恐怕是排不出这样的脸谱了。


可是我看来看去,看来看去,还是鲁迅先生样子最好看。

五四那一两代人,单是模样摆在那里,就使今天中国的文艺家不好比。前些日子,我在三联买到两册抗战照片集,发布了陈公博、林伯生、丁墨村、诸民谊押赴公堂,负罪临刑的照片,即便在丧尽颜面的时刻,他们一个个都还是书生文人的本色。他们丢了民族的脸,照片上却是没有丢书生相貌的脸。我斗胆以画家的立场对自己说:不论有罪无罪,一个人的相貌是无辜的。我们可能有资格看不起汉奸,却不见得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的样子。其中还有一幅珍贵的照片,就是周作人被押赴法庭,他穿件干净的长衫,瘦得一点点小,可是那样的置之度外、斯文通脱。你会说那种神色态度是强作镇定,装出来的,好的,咱们请今天哪位被双规被审判的大人物在镜头前面装装看,看能装得出那样的斯文从容么?


我这是第一次看见周作人这幅照片,一看之下,真是叹他们周家人气质非凡。

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付样子,你能想象么?

鲁迅的时代,中国的文艺差不多勉强衔接着西方十八、九世纪末。人家西方十八、九世纪文学史,法国人摆得出斯汤达、巴尔扎克的好样子,英国人摆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样子,德国人摆得出哥德、席勒的好样子,俄国人摆得出托尔斯泰或者妥斯托也夫斯基的好样子,印度还有个泰戈尔,也是好样子— —现代中国呢,谢天谢地,总算五四运动闹过后,留下鲁迅先生这张脸摆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不丢我们的脸——大家想想看,上面提到的中国文学家,除了鲁迅先生,哪一张脸摆出去,要比他更有份量?更有泰斗相?更有民族性?更有象征性?更有历史性?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付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跟肖伯纳一般高大,跟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那把长胡子,或者象沈君儒那样光脑袋,古风是有了,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 中国”,又其实非常地摩登……我记得那年联合国秘书长见周恩来,叹其风貌,说是在你面前,我们西方人还是野蛮人。这话不管是真心还是辞令,确是说出一种真实。西洋人因为西洋的强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炼,脱略虚空,那种被彼得·卢齐准确形容为“高贵的消极 ”的气质,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好比中国画的墨色,可以将西洋的五彩缤纷比下去;你将鲁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本文作者:艺局(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