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黄帝书法比赛,谁的书法更胜一筹?野史趣闻

2018-10-30 22:07:03

我们知道,古代不少帝王对书法推崇有加,比如梁帝萧衍、唐太宗李世民及宋徽宗等,到了清代,虽然整个书坛的气格越来越近,但是对书法重视力度丝毫不逊前朝,几乎每个满清皇帝都以身作则,喜爱、勤习和推广汉字书法,且个个水平不俗。

先说说满清第一位入关的皇帝—顺治帝。

顺治帝

1638年--1661年

顺治帝自幼天资聪颖,且学汉文、抄佛经、习字帖,书法可观,我们看到下图顺治帝书王维句《山居秋暝》,用笔纵肆直率,朴拙劲健,略得山谷笔势。

下面再说这位中国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康熙帝

康熙帝

1654--1722年

如果说王羲之最应感谢唐太宗,那么最应感谢康熙帝的应是董其昌了。在清代皇帝中,尤以玄烨对董字最是推崇,且大量临摹,功力不凡,成为清代著名董派书家,使董派书风大行其道。我们看到下面的康熙帝的书法,取法董其昌,且更圆润饱满。

要说书法可匹敌康熙的,那就是其子雍正了。

雍正帝

1678年—1735年

雍正帝书法深受其父康熙影响,但其优异在于跳出董其昌,溯古学二王及晋唐,楷行草样样精通,中锋老辣,灵动流畅,骨肉清劲,意韵盎然。有不少观点认为,雍正帝是清代皇帝中书法造诣最高者。

接着,到了字画收藏大咖—乾隆帝。

乾隆帝

1678年—1735年

乾隆帝对书画的痴迷是空前的,他爱创作、爱收藏、爱盖章、爱编撰,有成就有破坏,可圈可点。但没办法,谁叫他万人之上呢。乾隆帝书法主要学赵孟頫,虽然馆阁痕迹重但流畅不失特色,很适合题跋,给古代书画家作品作作绿叶也算合格。如此痴迷字画,难怪乾隆帝成为中国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

接着说说捣毁和珅集团的嘉庆皇帝。

嘉庆帝

1711年—1799年

嘉庆帝主要写楷书,在端庄规整中透露着古拙,可能与他性情有关。他年幼处于父皇威严下,上任初始也是受太上皇发号施令,直到乾隆帝死后才正式掌权,惩治和珅,肃清吏治。不过书法难与康雍乾三帝相比。

再说说竭力回天的道光帝。

道光帝

1782年—1850年

道光皇帝的书法贴近馆阁体,虽然功底扎实,但是过于方整、黑亮、浓茂,难与皇祖们难以。但毕竟作为一个勤政业务、抵制鸦片、竭力回天的忙碌皇帝而言,能写得这般水平,也不简单,还是要赞的。

咸丰帝

1831年—1861年

清代到了咸丰年间,已初始颓废,封建败象凸显,书风日倾馆阁化。

本以为咸丰之后清帝书法式弱,但是并没有啊!

同治帝

1856年—1874年

同治帝大展拳脚,镇压太平天国、平定陕甘回变、兴办洋务新政,使清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时期,出现了大量书法名家,翁同酥、何绍基、赵之谦、张裕钊、吴熙载等。同治帝书法要优于道光咸丰,不仅能写一手漂亮的“清帝体”“馆阁体”,还受到刘镛影响,善用浓墨,结体却疏朗奔放,确实可观。

再看看憋屈的光绪帝书法如何?

光绪帝

1871年—1908年

光绪帝其实是有能力有抱负的,但施展不开,一生受慈禧挟制,未掌实权,最后在慈禧死亡前一天砒霜中毒而死,享年38岁。不过光绪帝书法丝毫不示弱,颇有中正气,得颜体雄厚,结字宽博,精神挺拔。

宣统帝

1906年—1967年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称宣统帝。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中,溥仪依次被民国、日本、苏联控制,三载称帝,一生流离失所,最后在新中国以政协委员身份善终。溥仪一生喜欢书法绘画,善花鸟,书法学唐楷,法度严谨,雍容华贵中不失劲挺奔放。

本文作者:曾国藩读书会(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