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后期的贪污腐败!野史趣闻

2018-10-30 21:09:2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念安,平卢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宰相杨国忠为借口发动叛乱,其后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安禄山的大将史思明又发动 叛乱杀死安庆绪成为叛军首领,被称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在唐王朝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爆发的,叛军初期的进攻大多都能够取得胜利,七个月就攻占东都洛阳和京师长安,唐玄宗逃亡成都,皇太子李亨则逃到灵武自立为皇帝,改元至德,是为唐高宗。

高宗即位初期,灵武朝廷的处境十分困难,为了筹措军费,宰相裴冕建议卖官鬻爵,出售僧尼道士度牒,以解燃眉之急。最初规定,凡是僧尼道士,均可通过交钱将度牒转让给其他人,也可捐献十分之三的财产,换取合法拥有其余财产的权利。一般庶民也可交钱购买明经出身,已经做官的人可以出钱买免除课税的权利,商人交出十分之四财富,可以终身免税。大家嫌贵没买,于是郑叔清干脆强买强卖,或者降价销售。此后但凡朝廷遇到困难就卖官鬻爵,出售官员委任状,把百姓当做货物卖给一个个所谓的地方官来横征暴敛!至于各级官员为自己谋求私利更是极为普遍的事。甚至有战乱的时候纵容军队抢劫百姓,这些在唐代初期被认为是严重犯罪的事情,到了肃宗的时候往往会被原谅!!

图片来源于网络

762年肃宗去世,唐代宗即位,第二年史朝义兵败自杀,自此安史之乱结束。然而安史之乱的结束,并没有使唐王朝回复中央集权制,鱼朝恩等宦官把持着朝政大权,地方军政大权被三十四个节度使控制,称为藩镇。这种权利的再分配,使得依附权利的贪污腐败也转而成为宦官们敛财的手段。同时宦官们还纵容依附于他们的官吏大肆敛财。代宗时期 ,不仅宦官贪污受贿,把持地方军政的节度使更是敛聚私财,厚自奉养,代宗只能宽容以待。后来德宗即位打算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利,讨伐叛乱诸镇却以失败告终,只能下罪己诏,赦反叛的节度使,此次失败对唐朝后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只能对潘镇割据采取姑息态度,更别提整顿贪污腐败了。

本文作者:相思藤(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