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张居正成为宰相之杰?走后门?野史趣闻
.jpg)
来源|喜马拉雅FM凯叔讲故事的精品课《凯叔&马未都:给孩子听的中国史》
编辑|于卓冉
俗话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少年是天才,长大后未必是人才,青年时是人才,壮年时也未必是治国之才。然而,今天要给你讲的这个人,他不仅小时候是天才,长大后更是成为了栋梁。这个人是谁?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神童张居正
公元1539年的一个秋日,从江陵巡抚的府邸内,传来了一段对话。对话中两个人口中的孩子,就是今天要讲的主人公,神童张居正。
传言,张居正两岁可识文断字,五岁会吟诗作对,十岁能出口成章,十二岁就中了秀才,相当于十二岁就大学毕业了,当时的江陵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今年,张居正13岁,参加科举考试,如果中举,那他就是史上年纪最小的举人;如果中了举,那就意味着十三岁的张居正可以当官了。
然而,那两位神秘人的对话,却改变了张居正的未来。乡试结果公布,呼声最高的“江陵才子”张居正落榜了,一时间成为了轰动新闻。

那咱们的主角张居正是怎么想的呢?他的确受了些打击,毕竟在这之前,他的生活,处处都是鲜花和掌声。不过,他很快接受了这次失败,读书也更加用功了。
三年后,16岁的张居正再次参加乡试,终于中举。按照惯例,他应该去拜访当地的头面人物,江陵巡抚顾璘。得知举人张居正前来拜访,顾璘亲自出门迎接。
少年未必要得志
进入府邸正厅以后,两个人落座,顾璘看张居正英俊挺拔,像一棵刚长成的小松树,心头甚是喜爱,等他考察了张居正的诗词文章和经世学问以后,心中更是欢喜:“叔大,你少年有为,前程不可限量,只是你早早中举,未必是好事。”
张居正心中不解,他站起身来行礼,恭敬道:“读书人都盼着少年得志,顾先生何出此言呢?望先生示下。”
顾璘亲手给张居正斟满茶,缓缓开口:“叔大,其实,三年前你就该中举。当时是我拜托主考官,不要录你,你知道是为何吗?”
没错,那两个神秘人,一位是乡试主考官,另一位就是这位江陵巡抚顾璘!

张居正先是心头一震,但他转念一想:“大人这么做,必有他的道理。”他稍微思索一番,问道:“大人莫非是想让居正多些历练?”
“哈哈哈——孺子可教也!叔大,官场险恶,容易树敌,你身负大才,若是得志太早,只怕你年少气盛,易得罪人,耽误你3年时间,是我的错。但是我希望你将来大有作为,才出此策啊。”
说完,顾璘解下了自己犀牛皮的腰带送给张居正。
在古时候,衣服不是随便穿的,不同品级的官员,穿什么样的衣服、系什么样的腰带,那都有明确规定的,比如说在明朝,顾璘是个二品官员,系一条犀牛带已经很牛了。但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个少年将来是可以系玉带的,将来他一定是一品大员。
张居正心领神会,接过犀带,躬身致谢。临分别,顾璘又吩咐道,“叔大,你一定要记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件事,对张居正后来的仕途影响颇深。
凤凰涅槃
在此之前,张居正一直在夸奖、表扬声中长大,人会有些飘飘然,长此以往,很有可能恃才傲物。
就像他考前作的那首诗,诗中最后两句“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他把自己比作凤毛麟角,要从此直上青云。一方面展现他的了自信和抱负,另一方面,也流露了一点自负和高傲。
顾璘,就是故意让张居正接受一次挫败,而张居正也没让他失望,“落榜”不仅没有阻碍他的发展,反而磨砺了他的内心,成为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凤凰涅槃”。
再之后,张居正一步一个脚印,最后成为大明朝的内阁首辅,他在任的10年里,实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主张“清查土地”,让大明的田地增加了近三百万顷,他推行“一条鞭法”,更是让大明朝的国库从亏空变得丰盈,达到“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

后世评价,这是万历皇帝在位期间,最富庶的一段时期,也有人说,是张居正的十年改革,把大明朝的寿命延长了半个多世纪!人们把他与商鞅、王安石并列,称为历史上的“改革三大家”。
少年时的那次历练,让张居正明白,在那个锋芒毕露的时代,需要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人,但也需要忍辱负重,为老百姓做实事的人。如果说历史是一辆大车,有的人是在前面喊号子的,有的人是不断挥动鞭子的,而张居正则是低着头、把车子往前推动的那个人。
关于主播:
王凯,原央视财经主持人,2013年从央视辞职,随后进入亲子领域,创办“凯叔讲故事”品牌,致力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
凯叔讲历史:让历史故事更有趣。枯燥的讲述方式、刻板的人物形象、乏味的知识说教,是扼杀精彩故事的三大杀手。凯叔讲历史,就是要把历史故事本真的一面展示给孩子,让历史更有趣。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jpg)
本文作者:喜马拉雅FM(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