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转折点,乾隆病逝,传奇皇帝就此陨落野史趣闻

2018-10-30 20:36:17

虽然乾隆大权在握,却阻挡不了死神的到来,这一天在一步步逼近……

乾隆对自己的身体一直相当自信,虽然在嘉庆三年冬至就被风寒所侵,风寒由表及里,甚至出现神志昏迷,但他仍不肯节劳静养。平定白莲教牵动着他的心,除夕设在重华宫的宴以及元旦的朝贺大典他要参加,外藩使臣他要接见一连几天的劳累使他兴奋不已,到了大年初二急切盼望捷音的太上皇帝,再次拿起饱蘸墨汁的笔,写下最后一首诗《望捷》:

三年师旅开,实数不应猜。

邪教轻由误,官军剿复该。

领兵数观望,残赤不胜灾。

执讯迅获丑,都同逆首来。

他在这首诗的自注中写道:“现在已届新正,唯冀喜音递,将各路著名匪犯悉数生擒,接踵而至,即可计日威功望尤为殷切。”

太上皇帝病态亢进所表现出来的旺盛精力,耗尽了他体内的元气,也加快了生命的进程。就在大年初二的下午,偶感风寒的太上皇帝病情急剧恶化,任何汤剂都无济于事,时至傍晚已经大渐,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这位退位后又当了将近四年太上皇帝的乾隆,仍为“残赤不胜灾”而优心仲。

十三年前,他从雍正手里接过来的是太平盛世,在他的统下这个封建帝国也曾步入辉煌的顶点,然而当他即将一命归之时,大清帝国却已经呈现出中衰之象。虽然他的心脏依旧在顽强地跳动,他的生命还未最后终结,但对于一位大权在握的君主来说,不能再行使九五之的生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到第二天清晨(正月初三),太上皇帝乾隆带着望捷不至的无限遗憾撒手而去。

从初二下午太上皇帝陷入昏迷,嘉庆皇帝就自然而然接管了权力,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和珅、福长安召到乾清宫侍疾,以便把他们控制起来。

初三清晨太上皇帝晏驾后,他又命令和珅起草太上皇帝遗浩并在当天颁布。在封建社会,帝王去世前都要留下一份谕令,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一番评述,实际上由皇帝本人起草或口授的遗诏极少(康熙在去世前十五年就已经写好遗诏)大部分都是去世后由新君委任的大臣去写。太上皇帝去世所公布的遗诰据说出自和珅之手,遗诰对乾隆近六十四年施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颂扬。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辰时,太上皇帝在乾清宫晏驾,终年八十九岁,结束了他漫长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乾隆皇帝这一生,至接任雍正帝皇位以来,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对先祖,对人民对天地,都无愧于心。在雍正手中接过太平天下,在乾隆的手中更是进一步提升,进入清朝统治的巅峰辉煌时代。十次征战,十全武功。治理河道,治理漕运,普免钱粮更是极力积累功德,为民谋福……

文章书写仓促,由许多地方还待修改,请大家多提意见,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本文作者:我爱吃灌饼(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