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畔的花蛇——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野史趣闻
“红颜祸水”这一说法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早已根深蒂固,它时刻警示着那些渴望成功的男人们,要时刻不忘美女误国的教训。同样,西方也有类似的名言:你到女人那里去吗?别忘记带上鞭子。可见,相比中国把美女比为祸水而言,他们有过之而不及。比如,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西方人就把她视为导致当时社会危机的罪魁祸首。
克娄巴特拉(公元前69—前30),古代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
据说,她才貌出众,尤其是她的鼻子长得恰到好处,有学者把她的鼻子称为“改变历史命运的鼻子”。意思是说,如果她的鼻子再大或再小一点,恺撒与安东尼有可能不会爱她,古罗马的历史也有可能会因此而改变。在一些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她常常被描绘成一位美丽可人、聪颖机智、心怀叵测,尤其擅长运用权术的女人。她是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二世的爱女,后来卷入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旋涡,同恺撒、安东尼均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后来被屋大维下令处死,享年三十九岁。
克娄巴特拉除了有“埃及艳后”的绰号外,还被称为“尼罗河的妖妇”、“旷世的性感妖妇”、“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等,后人对她的厌弃之情可见一斑。
上述描述是否属实,学界也有不同的争论,我们无意纠缠其中。即便克娄巴特拉的上述行为属于客观事实,但作为一个维系风雨飘摇的托勒密王朝的女王来讲,她的所作所为是与她的女王身份相符合的。在与哥哥、丈夫的争权夺利过程中,她明白政治游戏的潜规则,心慈手软就等于自取灭亡。再者,在与恺撒、安东尼的较量中,我们当然不能否定其中有真的爱情存在,但她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维护托勒密王朝。作为一个女王,克娄巴特拉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无可厚非的。至于说恺撒、安东尼因为克娄巴特拉而最终身败名裂,这种说法根本就不成立,他们作为著名的政治家,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当然,克娄巴特拉的确在这场政治危机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理应为此担负一定的责任,我们也无意为其推卸什么,但要把这场历史悲剧的责任全部推到她一个人的身上,对她而言则是不公平的。在崇尚“政治让女人走开”的文化背景之下,人们对克娄巴特拉很难作出客观的评价。
本文作者:璐的靴猫(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