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的真正起因是什么?野史趣闻
2018-10-30 17:33:39
唐高祖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父皇诏立自己为皇太子。不久,高祖让位,李世民登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李世民发动这场政变的呢,小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若有纰漏,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一、先发制人,掌握主动权。太子李建成因为是嫡长子而“无大功以镇海内”,他疑忌李世民,不能容忍李世民对他继承皇位所具有的巨大威胁,于是采取种种手段,先诬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恭谋反,后又借出征突厥为名,妄图直接夺取李世民的兵马。在此情况下,李世民终于决定以攻为守,先发制人。
二、觊觎皇位,权力欲望膨胀。太子李建成是嫡长子,皇位本该由其顺理成章继承。然自封建社会开始以来,对皇位及其所代表的权力争夺非常激烈。李世民本非嫡长子,对皇位本不该有觊觎之奢望,然其权力欲望膨胀,为了争夺皇位,不惜杀死自己的亲兄弟。
三、李世民自身具有非凡的才华和能力,并且精通帝王之术。李世民具有旷古的经世之才,远见卓识,雄心奋发,识人善任,的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帝王。但是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弑兄、杀弟、逼父,又实在称得上是凶狠无比。难怪明朝的王夫之评论他:“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幸存者也。”
四、道士预言,正合其意,增强了他争夺帝王之位的信心。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攻打洛阳途中,李世民拜访了远知道士,道士预言他“将作太平天子”。李世民从此“眷言风范,无忘寤寐”,可以肯定,此时的李世民夺取太子位以继大统的想法已经非常明确了。同一年攻下洛阳后,他招贤纳士,设天策府、文学馆,闲则共话古今,纵谈天下,俨然君臣气派。当时的中书令封德彝便注意到:“秦王恃有大勋,不服居太子之下。”
本文作者:聪明的小瘦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