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风俗习惯野史趣闻

2018-10-30 16:05:27

新西兰是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东南面的岛国。切不可将新西兰误认为是澳大利亚的组成部分。人口300多万,90%为英国移民的后裔,土著人占9%,华人有一万多。英语为官方语言,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

新西兰人的饮食习惯大体上与英国人相同,饮食以西餐为主。喜欢喝啤酒,人均年啤酒消费量达110公升。国家对烈性酒严加限制,有的餐馆只出售葡萄酒,专卖烈性酒的餐馆对每份正餐只配一杯烈性酒。

饮茶也是新西兰人的嗜好,一天至少七次,即早茶、早餐茶、午餐茶、午后茶、下午茶、晚餐茶和晚茶。茶馆遍布各地,许多单位都有专门的用茶时间。

新西兰人性格比较拘谨,见面和告别均行握手礼。在与女士交往中女方先伸出手,男方才能相握。鞠躬和昂首也是他们的通用礼节。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夫人、小姐等,熟识之后,互相直呼其名。新西兰人男女之间交往注重礼貌,观看电影要男女分场。

他们崇尚平等正义,平民只要有理由可以随意要求接见高级官员。时间观念较强,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客人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对主人的尊敬。

交谈以气候、体育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为话题,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新西兰人特别喜欢橄榄球和板球。会客一般在办公室里进行。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作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礼物不可过多,不可昂贵。

新西兰人习惯的握手方式,紧紧握手,目光直接接触。男士应等候妇女先伸出手来。

这里的原始居民是波利尼西亚毛利人,虽然现在他们已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文化依然存在。毛利族人之间传统的相互问候致意的方式是“碰鼻礼”,相互摩探鼻子,即双方要鼻尖磁鼻尖二三次。在给别人拍照时,特别是给毛利人,一定要事先征求同意。

当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国人的后裔,因此,这里流传的是许多英国人的身势语和示意动作的习俗。他们对大声喧嚷和过分地装腔作势是表示不满的。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

新西兰人用欧洲大陆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终左手握叉,右手拿刀。打哈欠的时候,务必要捂住嘴。

新西兰人对废物的处理非常重视,每个街区都有指定每周某日进行废物收集,每户人家,根据日期把废物别离包扎好,或放置在标准的垃圾箱内——如纸张、玻璃器皿、木材等别离处理,放置于门外,由废物收集公司进行收集。绝对不要把废物任意堆放,使街道污染,影响卫生。

在某些街段,还会设置一些废弃物专门收集箱。在住宅区内,我们都看到整齐的街道和草坪,这些都不是市政事务处的功劳。每家每户门前路旁的草坪修剪都是各自负责进行,修葺草坪是新西兰生活情趣的一部分,也是公共道德的标准之一。

成婚邀请函通常由女方寄出,会附上敬请赐覆之日期——也就是客人最晚这一天要回覆,借此可知道有多少人将参与此婚宴,多少人需要被款待。客人通常会买一些家电用品以协助新娘成立新家庭,也可以问新娘新郎有无特别需要的东西。

新西兰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每一个新西兰人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随着各种差异文化的增加,也带来多种宗教信仰。基督教拥有众多的教徒,它是由第一批欧洲移民带进新西兰,早期的传教士改变了土著的毛利人的信仰,使其成为基督徒。从那时起基督教徒就以各种差异的形态,兴旺的存在着。

毋庸置疑,新西兰是一个以信奉上帝为主的国家,从国歌的名字与内容足以见证。如果你想认识西方社会的精神世界、道德指引,接触圣经,听牧师传教圣道,教会就是必到的地方。从而也可改善你的精神领域,融入主流社会。

但是近几年亚洲移民大量涌入,它们的信仰——佛教,当然的也随着进入这块土地,源远流长的佛学文化影响、带动着亚洲文化历史的发展,也影响着新西兰。在一百多年前,新西兰已有英文版的佛教书刊,在图书馆更藏有多达四百本的佛学书册。

毛利人民族文化也比较其他种族容易接受佛教思想。在部分华人的积极鼓动下,一座庄严的大雄宝殿建立于奥克兰中心地带,标志着华人、亚洲移民扎根在这块和平的土地上,弘扬佛学,普渡众生。

在大雄宝殿正式开光大典当日,凑巧也是新西兰勇夺“美国杯”之时。由新西兰副总理、奥克兰市长、劳工党女党魁亲临出席大典,在来自台湾的圣印大师主持下,向新西兰宣布,佛教在新西兰扎根了。

本文作者:世界风俗网(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