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风俗习惯野史趣闻

海地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d'Haïti;克里奥尔语:Repiblik Ayiti),简称海地,是位于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岛国。印第安语意为“多山的地方”。海地东接多米尼加共和国,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总面积27750平方公里。
海地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90%居民使用克里奥尔语。首都太子港。1804年1月1日宣告独立,取国名海地,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黑人占总人口95%,因此有“黑人共和国”之称。

海地农村中盛行伏都教,伏都教(Voodoo)是海地一种为传教士所诟病的古老信仰。这种信仰起源自古代非洲的传统多神崇拜,同时融入了一些天主教中魔鬼崇拜的元素。前总统老杜瓦利埃就曾利用这一崇拜,建立名叫“通顿马库特”(吃人魔王)的私人武装,对其人民施以严格的控制。海地有不少殖民时期建立的天主教堂。海地有不少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8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6%的居民信奉新教。
海地人正直、乐观和热情。人们见面时,根据不同时间,用“早安”、“午安”、“晚安”、“您 好”等语热情问候,熟悉的朋友见面还要拥抱、亲吻。他们流行使用握手礼。海地居民的禁忌与西班牙、法国、墨西哥等国家相似。如妇女不愿意别人问及她的年龄及有没有男朋友等事。海地人不让别人摸孩子的头顶。在日期的数字上,不喜欢“13”,认为每月13日是不吉利的。

海地大城市的建筑是欧式的,多为高层楼房。农民居住的房屋多是独门独窗的单间平房,墙通常是用林秸抹上泥做成的。海地居民在正式场合都穿西装,平时穿着比较随便,但贵族与平民的服装有很大区别。在该国,皮鞋是阶级特权的标志之一,因此,不管天有多热,有钱的人都要穿皮鞋。

海地人喜食橄榄油饭。做饭时,先把水烧开后下米,然后倒入橄榄油,水干饭熟后,过冷水,再涂上牛油,上火再焖,水干即可。海地居民大多吃两餐,特色民族菜肴:辣椒炸猪肉、玉米粉鲤鱼、豌豆或牛肉大米饭、香蕉、甘薯和山药。城镇居民多喝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饮料。农民常吃芒果、山药、 豆类、甘薯和玉米等。只有在节日里,才吃些肉、禽蛋和奶类等。

海地法定节日:自力日(1月1日)、国旗日(5月18日)、海地发明日(12月5日)。海地所有节日中,最热闹也最盛大的就是狂欢节,在为期一个月的节日庆典中,街上会挤进大大小小的游行队伍,并且有观光巴士在大街上行驶,以供观光客搭乘。在狂欢节里,也会有一些伏都教的传统活动举办,如祈祷或向神明雕像跪拜。
本文作者:世界风俗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