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动物园野史趣闻
宋代名臣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有趣的冷笑话:“(石)中立性滑稽,尝与同列观南御园所畜狮子,主者云:‘县官日破肉五斤以饲之。’同列戏曰:‘吾侪反不及此狮子邪?’中立曰:‘然。吾辈官皆员外郎,敢望园中狮子乎?’众大笑。”
石中立先生跟同事们一起去“南御园”看狮子,得知这货每天都需要喂五斤肉,大家就开玩笑说:“难道我们这些当官儿的还不如狮子吗?”石中立调侃道:“我们这些员外郎(园外狼),当然比不上园中狮啦!”这个笑话除了说明古人也喜欢用谐音梗之外,还告诉我们,古代也有动物园,而且园中动物很可能还享有干部们都眼红的行政待遇呢!
其实我国古代的动物园出现得非常早。据西周《穆天子传》记载:“春山之泽,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之所饮食,先王之所谓县圃。”也就是说,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我国就有了专门用来喂养动物的“县(通悬)囿”。 《诗经·大雅》中也说:“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翮翮。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让我们想象一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里,来到了山清水秀的山林中,与飞鸟走兽为邻,同叮咚清泉为伴,周天子这小日子该有多惬意!当然,没有WIFI的地方环境再好笔者也并不羡慕……
到了春秋时代,那些有点实力的诸侯们也开始有样学样,在自家后院儿建设自己也可以享受的动物园,比如郑国有“原囿”、秦国有“具囿”……如果一位诸侯连座动物园都建不好,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中记载:“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可见,“囿”这种动物园不但可以用来饲养动物,还可以供王公贵族们来打猎,比如郑国人就在原囿中狩猎麋鹿。
《狩猎图》佚名
随着秦汉时代大一统的到来,动物园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的图景也逐渐消逝。那些珍惜而美丽的动物们,只有在皇帝专属的园林中才能见到身影。汉代把这种皇家动物园称为“苑” 《周礼·囿人》疏中说“古谓之囿,汉家谓之苑。”“苑”有时候也和“囿”合写,比如东汉大科学家张衡所写的《周天大象赋》中说“豢驯兽於囿苑,隶封豕於沟渎。”,可见驯养动物在汉代还是一项朝阳产业。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汉朝的综合国力达到了顶峰。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一时代同时也拥有一座空前规模的超巨型动物园——上林苑。纵横多达四百里,横跨八条河流,上林苑的规模之大让今天的我们闻之咂舌,毕竟位于大汉首都五环之内,可是寸土寸金啊!放眼现代要在首都五环内买套房都是许多人毕生的梦想,真是人不如(汉代的)狗啊。
上林苑里有射熊观、鱼鸟观、走马观、犬台观、观象观、燕升观、白鹿观等景点,仅看名字我们就知道,这些地方和现代动物园里的分区已经很接近了。那么上林苑里到底养了哪些动物呢?当时的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记载了至少20种神奇的动物。比如“玄猨素雌(黑色的雄猿,白色的雌猿)”,比如飞鸓(鼯鼠,四肢间有薄膜形成的飞翼),比如“封豕(巨大的野猪)”。甚至还有熊、罴(棕熊)、豹等巨型猛兽。《汉书·旧仪》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可见汉武帝牙口相当不错,不管是什么猛兽,都在他的食谱上。
上林苑中还饲养了许多从西域等国进贡来的珍禽异兽,《汉书·西域传》记载,“巨象、狮子、猛犬、大雀(即鸵鸟)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除了缺几个“昆仑奴”部落,这片儿基本就可以让CCTV科教频道拍一个“非洲风情”的纪录片来了。
汉墓出土文物《上林苑驯兽图》
除此之外,汉武帝时候还建了一座专门驯养猛兽的“虎圈”,不过这玩意儿却差点要了他的后人汉元帝的小命。在某次汉元帝和嫔妃们一起观赏猛兽格斗的party中,虎圈里面突然跑出来一头大熊,所有人都吓呆了!还好这时有位冯婕妤以身相挡,汉元帝才捡回一条命来。次年,冯婕妤与同僚傅婕妤便成为了历史上头两位昭仪。
汉朝时候还出现了私人建的动物园。据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记载,有一位名叫袁广汉的富商,也是一位“萌宠爱好者”,他建的园林“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青兕(犀牛),奇兽怪禽,委积其间。”排场不可谓不大。可惜后来他得罪了皇帝,园林被毁,动物们作为被告的私人财产也惨遭上林苑清缴。
此后的数百年中,动物园基本上都是皇家园林功能的一部分。譬如隋炀帝穷天下之力修筑的“西苑”中就从全国各地收集了各种珍禽异兽,包括豪猪、虎豹、兕(犀牛)、狐狸、麋鹿等等,使得当地的生态圈跟当时的政局一样混乱。
到了以开放著称的唐代,皇家动物园里不但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珍惜动物们,甚至还把大象驯养成了“舞女”。唐玄宗时,每次宫廷宴会都会请这种聪明的动物跟随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直到后来安史之乱,长安失陷之后,“女士”们也落到了安禄山手里。它们拒绝为这位擅长“胡旋舞”的前同僚跳舞,于是惨遭政治迫害,被无情坑杀。
明代初年,随着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出现,皇家对动物园的热忱再次被点燃。这种神兽就是《礼记》中所说“麟、凤、龟、龙四灵”之一的麒麟——其实就是长颈鹿啦!据说郑和的远洋船队来到非洲时遇到了的原始部落管长颈鹿叫“giri”,听上去很像是中文的“麒麟”,于是产生了误会。明成祖永乐初年,“榜葛剌”国使臣随郑和远洋船队返航,进献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只长颈鹿。明成祖十分高兴,命宫廷画师画下“麒麟”画像,又翰林院修撰沈度写了一篇《瑞应麒麟图颂》抄在图上……
明朝的动物们还有自己的“行政级别”,按级别领工资。比如老虎就领将军的俸禄;而大象则领指挥俸禄。明万历时,虎城看门太监常放人进入观虎以索取钱财,就像今天进动物园看老虎也要买票一样。甚至还有“游客”带着小鸡小狗之类的进园喂给老虎吃。据说一只老虎一天能吃好几十斤肉,吃完了就睡,睡醒了再吃。这大概就是橘猫容易胖的原因了。
明代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中就记载了自己游览动物园的经历:“余往年初应京兆试,暇日同戚畹郭小侯游西苑。见豢笼诸禽颇珍异,足为耳目玩。至若虎豹之属勿虑数十,俱贮槛中。腥风逆鼻,爪目可畏,意甚憎之……好事者多投以鸡犬。鸡无知,初尚啄其目。虎一嘘气,羽毛尽坠。狗初投下,即已悸而僵,任其糜啜而已……”
不知道那个时候有没有作死的“游客”为了省钱偷偷翻墙头进入虎圈,被老虎当成野味吃掉的,然后他的亲戚再跑去衙门口击鼓索赔呢?
时过境迁,现如今的动物园早已不是王孙贵族的私人花苑,而是普天下的百姓能够享受的娱乐场所了。正巧,这些天阳光明媚,马伯庸马老师新开《草原动物园》一家,各位看官不妨捧个场,足不出户便能与百兽共舞,岂不快意?
作者:安迪斯晨风
原文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TA2MjMyNA==&mid=2247484736&idx=1&sn=a07961a4a784bd5cbdec11e7cc2c02f2&chksm=ec17121bdb609b0d85ab3be96d7d18bcb9f56d8e3a070b2087582e659e6364eb6c578c45ddc0#rd
本文作者:百文周刊(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