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出租车野史趣闻
2018-10-30 15:08:53
自从有了滴滴,在外出行方便多了。而且可以延期支付,给乘客极大的便利。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
旧社会的黄包车,现在成为旅游胜地的韵味点缀。要知道民国时期,这就是出租车。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不论黄包车还是小汽车,都是按里程收费。那么更早的古代,有没有出租车呢?
有,当然有。
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还发明了计里鼓车,就是计算里程的车。据《古今注》记载:“记里车,车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
现代语理解就是:记里鼓车分上下两层,上层设一钟,下层设一鼓。车上有小木人,头戴峨冠,身穿锦袍高坐车上。车走一里木人击鼓1次,击鼓十次,就击钟一次。
车行一里(即为三百步),车轮和立轮都转100圈,竖轴B才转一圈;行车十里,竖轴A才转一圈。这两个竖轴上,各附装一个拨子。行车一里,竖轴B上的拨子便拨动上层木偶击鼓一次;行车十里,竖轴A上的另一拨子便拨动下层木偶击鼓一次。
记里鼓车所利用的差速齿轮原理,早于西方1800多年。
驾驶马车的人默记鼓声数目,到达终点后再与乘客结账。这和现代出租车一样,驾驶员即要开车又负责收费。所不同的是,多出了两个木头人帮助击鼓。
该车制造工艺在当时属于高端科技,产量有限,皇室或贵族才用得起,所以至元朝便消失灭迹了。
今天博物馆陈列的记里鼓车都是根据书籍记载仿制而成,也许和原版有所差异,但只要想一想行驶的情景,就会感觉无比拉风。
(本文作者:徐巍 发现中国的美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enyun_wenhua)
本文作者:臻韵(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