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集子婴河畔“子婴”的传说野史趣闻

2018-10-25 12:07:52

世界遗产大运河的东堤宝应与高邮交界处,

有一座子婴闸,

闸下是子婴河。

河水扬波一路东去,

穿过宝应夏集镇,

经高邮临泽镇折向东北,

至兴化境内,过沙沟镇,

经广洋湖,

取道宝应射阳湖镇,

注入射阳湖。

这条穿越三县市的河流,

以往也曾十分宽阔,

有过帆樯如林、

百舸争流的盛景。

随着历史的变迁,

航运功能退化,

河面日趋狭窄,

河道逐渐淤塞。

然而它曾是古邗沟的一条重要河段,

并且是以秦始皇的长孙子婴命名,

人文历史价值极高。

在中国历史上,

名字叫子婴的大概只有一人,

即秦始皇的长孙,

太子扶苏之子子婴。

了解历史的人会说,

子婴远在秦都咸阳,

他的名字怎么会飞越到数千里外的淮东落地生根,

成为千古不易的河名,

以致于闸名、地名的呢?

要明白这个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秦朝末年与此相关的历史。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秦始皇亲自判定触犯禁令者四百六十多人,

在咸阳全部活埋。

他的长子扶苏劝谏,

秦始皇非常生气,

就派遣扶苏到北方的上郡,

担任蒙恬军队的监军。

对于身为太子的扶苏来说,

这样的处置意味着什么,

当然是很清楚的。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

秦始皇到东方巡视。

他携次子胡亥和丞相李斯、

宦官赵高随行。

其中应该有扶苏之子子婴。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

赵高杀死秦二世,

拥立子婴为秦王,

命令子婴朝见太庙,

接受玉玺时“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

可见子婴不但身为人父,

其子已能够参与谋事。

这样推算,

子婴的年龄当长于其叔胡亥。

当时欲想抬举利用胡亥的李、赵二人。

不会不担心太子扶苏和重兵在手的蒙恬结盟。

他们自然会想到,

把子婴放在京城,

必将对自己构成巨大威胁。

携子婴随行,即等同于人质,

秦始皇也一定会点头。

秦始皇“上会稽(今绍兴),

后渡江北上,

经邗沟,转淮河,

北至琅邪。”

(《淮安市志·大事记》)

沿邗沟北上,

必定要经过今天的高邮、宝应。

为使他能传旨晓谕天下,

必须设邮亭驿站。

“筑高台,置邮亭”,

这便是“秦邮”(高邮)的由来。

到了冬季,

当时正值枯水之时,

子婴在沿途调集民夫,

一路清淤,开挖浅滩,

确保水道畅通,

方便船队行驶。

子婴河一线的古邗沟,

是充分利用原有水道而建,

处于樊良湖(即氾光湖)与

博芝湖(即广洋湖)通连之处,

工程量大。

子婴亲自坐镇指挥,

与我县夏集镇相邻的高邮临泽镇自汉代即建有子婴庙,

此庙的香火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

可见这片土地与子婴之间的缘份何等深厚,

因此这段古邗沟便被人们称为子婴河。

然而秦末诸侯并起,

六国贵族纷纷复国反秦,

子婴临危受命,

但秦朝的军事实力已经被联军瓦解,

子婴即位时内外交困,

秦朝已经不再是那个大一统的秦朝,

“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

(史记.秦始皇本纪)

在这样的背景下,

秦王子婴所能做的只有四件事

——谋除赵高,整肃朝纲,

抵御刘邦大军,亡国。

虽然子婴迅速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干和魄力,

诛杀了赵高,以图重振秦廷,

但大势已去,

秦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历史也对子婴予以公正评价:

赵成:“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蔡东藩:“子婴不动声色,

能诛赵高,未始非英明主;

假使秦尚可为,

子婴得在位数年,兴利除害,

救衰起弊,则秦亦不至遽亡。

然如始皇之暴虐,二世之愚顽,

岂尚得传诸久远?

子婴不幸,为始皇之孙,

贤而失位,且为项羽所杀,

祖宗不善,贻祸子孙,

报应其果不爽欤!”

子婴是生活在距今二千二百多年之前的古人,

因他在这段古邗沟留下足迹,

才会有子婴河、

子婴闸的名字流传到今天。

历史就是用这样的方法,

把“子婴”二字像图章的铭文一样,

深深地印在这片土地上。

今天,

当我们沿着老淮江公路南下北上,

在宝应、高邮交界处的子婴闸路过时,

都会放眼东去的子婴河,

都会想起子婴这位历史人物。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回望历史,不禁让人唏嘘,“

一樽还酹江月”。

子婴作为河名、

闸名和地名,

在全国来说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也为宝应凭添一份历史沧桑,

让人品味宝应历史的醇香!

本文作者:少年阿瓜(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