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被匈奴掳走,曹操用重金将她赎回野史趣闻
2018-10-25 12:07:22
蔡琰(yan)字文姬,大文学家蔡邕(yong)之女。精通音律,《幼童传》记载;蔡文姬9岁的时候,父亲在夜间弹琴时忽然断了一根弦,蔡文姬立马说出是第二根弦断了。父亲觉得她是猜中的,于是又弄断一根弦,蔡文姬;“是第四根弦断了。”蔡邕:“。。。”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董卓进京时,强召蔡邕为祭酒。蔡邕的母亲袁氏是司徒袁滂之女,蔡邕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作为名门之后的蔡文姬受到了很好的熏陶。
接下来讲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东汉末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朝政的实际掌控者不断在变化,公元195年,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在北方生活了12年之久,并生了2个孩子。蔡文姬写了《悲愤诗》两首,其中记载了自己北方生活的忧愁,还写出了董卓作乱百姓苦不堪言。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这两句写出了董卓进京,尸骨遍野。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这两句记录了自己在北方还是心系家乡。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怎么说呢?苦闷。
12年以后,公元207年,曹操念蔡邕无后,花重金将蔡文姬赎回,并将蔡文姬许配给了自己的一个屯田都尉名叫董祀。后来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在曹操的满堂宾客前叩首请罪,满堂的宾客都很感动,曹操便释免了董祀。
本文作者:蔡老师的历史课(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