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第二次立胤礽到底有何用意?深层含义你没看懂野史趣闻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的命运最悲惨,当了四十多年的太子,最终经过两次废立,还是前功尽弃,成为阶下囚,其实我们完全理解胤礽的心境,自己迟迟不转正,兄弟们一个个又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康熙皇帝对胤禛要求又如此严格,难怪胤礽后期会性情大变,实际上历史中的胤礽远远比电视剧中的胤礽更加优秀,胤礽出身高贵,一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在宫中的地位十分稳固,胤礽长的一表人才,不仅成绩好而且还善于骑射。

康熙皇帝多次夸胤礽,显然对胤礽的表现非常满意,早期的胤礽可以说是一个谦谦君子,长大之后康熙多次让他主持祭祀,而且多次监国,颇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塞外巡行,让太子和其他皇子一起随驾,在巡行期间,胤礽的不良表现引起了康熙皇帝的不满,大阿哥在其中挑拨,让康熙皇帝对胤礽在途中的所作所为更加气愤,胤礽在巡行途中随意鞭打王公大臣,兵丁更是遭到了胤礽的毒打,还私自截留蒙古的贡品,让自己的亲信勒索属下,这些行为让康熙皇帝对太子的印象坏到了极点,对太子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有一次康熙半夜起来,发现胤礽在自己帐篷前鬼鬼祟祟,便认为胤礽要行刺自己,这更加坚定了康熙皇帝想废掉胤礽的决心。这也是胤礽第一次被废的原因。

康熙四十八年,由于阿哥们之间党争严重,每个人对皇位都垂涎不已,康熙皇帝认为此时再不立太子恐怕还会加剧阿哥们之间的矛盾,于是想来想去便重立废太子,实际上此时康熙皇帝已经不信任胤礽了,之所以重新拥立胤礽,主要是想让胤礽当挡箭牌,保护自己心中真正理想的继承人,果然胤礽被重新拥立之后,又成了众矢之的,阿哥们的注意力成功的被太子所吸引,而胤礽也果然不争气,甚至想要逼康熙尽早让位。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再次废掉太子,康熙帝要求诸臣:'各当绝念,倾心向主,共享太平。后若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应当释放者,朕即诛之。'实际上此时康熙已经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而自己理想中的继承人也已经磨砺成熟,因此太子也应该让位了,实际上胤礽始终很憋屈,当了四十多年太子,最后竟成了康熙的挡箭牌,还是逃不了被圈禁的命运,虽然康熙比较狠心,但是也怪胤礽自己不争气,忍了四十多年,最终还是没忍住!

参考文献:《雍正皇帝》
本文作者:鸿儒知天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