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的将领高仙芝野史趣闻

2018-10-25 11:06:36

历史上爱美人而误江山的皇帝其实有不少,这一位因美人的倾国倾城和史料记载的较为详尽而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由不得我们不熟悉,你可能已经猜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唐玄宗。

万里之遥的南方荔枝正是上市的时候,玄宗不惜花费重金和人力物力从遥远的南方快马加鞭的运来,只为讨美人的欢心。殊不知百姓正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暗潮汹涌之下,矛盾一触即发。尤其是边疆各族一直虎视眈眈,随时瞅准机会,等待反击。

一位年轻俊美的将军,刚刚结束了一场激战,好在叛乱被顺利镇压,这会儿他正起草捷报的细节,准备上呈给朝廷。他的助手,一个名为封常清的人献上自己写好的报告给他过目,他拿过来一看,很是震惊,因为写的很专业,行军步兵的细节,狙杀的敌军数目,所用的战术,双方交战的具体情形都一一列了出来,非常详细,正应了他心中所想,倘若没一点本事还真没办法将交战的细节描述的如此具体,看来这个人不可小觑。因了这封捷报,封常清一跃成为这位唐朝名将高仙芝的得力助手。此后他们多次联手,夺得一个又一个战场胜利。

其实最开始,封常清是差点和高仙芝失之交臂的,拜他不端正的相貌的拖累。高仙芝本人是十分丰神俊朗的,一直以俊美著称,加之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将军,在外名声很是响亮。为不少人所崇拜。大抵是受到的赞美多了,对身边的人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要求,他的侍从也多是样貌端正之人,所以当封常清慕名而来,想要为他效力时没能通过,为什么,因为封常清长得实在是有点磕碜,眼歪嘴斜,又是个跛脚的,高仙芝看了一眼就给筛选掉了,看着不舒服。

架不住封常清一直锲而不舍的坚持,三番两次的拦住高仙芝希望能得到一次机会,也幸亏了他这个厚脸皮,高仙芝架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只好把他纳入了麾下,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封常清虽然没有相貌上的优势,在军事上确实是个能手。

在镇压小勃律和吐蕃的征战中,他们默契配合,内外联手,打了一次漂亮的高原战,因地势的极端险要,行军路线较长,这次战役风险极大,所以后续的胜利让人们一直念念不忘,不得不佩服高仙芝的胆大心细。

小勃律军占领了连云堡,这个地方依山傍水,易守难攻,高仙芝部抵达时又正值护城河水暴涨,形势很不利,高仙芝经过仔细考虑后决定尽快渡河,打吐蕃军一个措手不及,不然等他们有所防备,再去攻打,那就难了,将士们都不赞同,这么湍急的河水,渡河过去凶多吉少。高仙芝等到第二天水位稍稍有所降低就命令兵士们尽快渡河,没想到事情异常的顺利,还真让他们毫发无伤的到达了对岸,这让将士们士气大涨,他们偷偷潜入城下,突然发动攻击,吐蕃部没料到唐军来的如此突然,一下子被打的溃不成军,仓皇之下,像深山里逃窜。

连云堡被顺利收复,高仙芝又趁胜追击,无奈深山里地势实在险要,海拔较高,山路坎坷,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万丈沟壑,尸骨无存。将士们军心不稳,踌躇不前。高仙芝偷偷分出一部分兵力打前站,然后让他们假装已经取得了一部分的胜利,然后还切断了敌人的援军,将士们这才安下心来,大胆的前进,最终在高仙芝的带领下,俘虏了小勃律的王公贵族,顺利镇压了叛乱。边疆的其他小国闻风丧胆,也纷纷前来投降。

安史之乱爆发时,安禄山所率领的部队一路顺利进军,中原地区常年疏于战事,一到了紧急关头,竟惊慌失措,让叛军长驱直入。封常清和高仙芝所率部队和安禄山方面兵力相差悬殊,经过商量,封常清建议退守潼关和安禄山周旋。

无奈奸臣边令诚向玄宗进谗言,说高仙芝和封常清主动放弃多做城池,消极应战。玄宗糊涂之下,未经彻查,直接下令处死了高仙芝和封常清。

一代名将无辜枉死,原本可以遏制安禄山的克星如今被玄宗亲手斩杀,更加速了安禄山前进的步伐。

其实每个朝代都有昏聩的帝王,不辨是非,冤杀忠良,但是每次见,还是忍不住要叹息,这些为国为民的良将不是牺牲在敌人的刀枪下,而是被自己的同伴构陷身死,实在让人扼腕。

本文作者:漫谈中华历史人物(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