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洞的由来野史趣闻
茶洞,它最早的名字叫“幽微碧玉洞天”。它是天下36个神仙洞府之一。茶洞位于武夷山九曲溪第六曲的东面。从伏虎岩前的石径攀进登而上,内有一道石门、门额上刻有“峥嵘深锁”四个字,入石门穿过石洞,眼前豁然开明,别有天地。从这里极目四望,天游峰、接笋峰、清隐岩以及玉华等群峰擎天拨地、雄伟奇观,雪花泉似银珠飞舞,游人至此,心旷神怡。在雪花泉的附近有个小岩洞,洞内的的岩壁上刻有“茶洞”二字,相传那就是武夷山第一棵茶树生长的地方。

这武夷山第一棵茶树是怎样来的呢?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的九曲溪畔住着一位姓张的老汉,以采药为生。张老汉心地善良,不管哪家有个冷热病痛,他都当成自己的事,时刻惦记在心,总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因此,村里的人对他十分敬重,不论是大人、小孩都亲昵地称他为“老翁”。
一年盛夏,武夷山区突然疾病四起,老翁每天东村跑西村串地忙着帮人采药治病,但因生病的人太多,家里平时积下来的草药很快就全部用光了,就连附近山上的草药也都采完了。老翁急得连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下去。怎么办呢?老翁正在发愁,村头李婶哭着来请他去抢救李叔的命。老翁连忙去看,见李叔正高烧昏迷,若不急救,危及生命就会发生。要治这病就得有鲜吊兰,可是,找遍全村,别说鲜吊兰,连干的一点儿也没有。老翁急忙回家,连饭也顾不得吃,就拿起柴刀背上药蓝进山找吊兰去了。

中午的太阳像火样,热得老翁喘不过气来,衣裤都被汗水浸湿了,直到走进峡谷,老翁顿时觉得一阵清凉,就随地坐在涧边的石块上休息。老翁举目四望,两只眼睛扫过来搜过去,好不容易在一个峭壁的石洞里发现了几株嫩绿的吊兰!他恨不得马上就能采到。于是,他一下就腾地站了起来,紧了紧腰带,又绑好草鞋,上前抓住一根老膝,爬呀,爬呀,使劲地往上攀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了吊兰跟前,两脚牢牢地蹬在岩石上,一手抓住藤,一手伸去采吊兰。一株,两株,三株······全部采完了,老翁觉得很累,忽然头晕眼花,手脚一松,便从高高的峭壁上掉了下来,昏倒在山涧的沟边,只留微弱的气息,一动也不能动了。
就在这时,一阵清风过后,只见一个童颜鹤发的老人,驾着祥云轻飘飘地向山涧飞来,用“神帚”朝老翁从头到脚连扫三下,不一会就苏醒过来了。鹤发老人见老翁用惊奇的眼光看着他,便说:“我乃武夷神仙,素知你为人热心善良,为民采药治病,在云中见你生命垂危,特前来相救。”说毕,武夷仙人把老翁背在背上,飘然而起,一瞬间,便降落在一个大石门前,门额上刻有“峥嵘深锁”四个大字。老翁看见,武夷神仙用神帚一指,轰的一声,石门打开了。又带他入内,穿过石洞,眼前豁然开朗,立刻显出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宫殿来。武夷仙人带老翁过了大殿,又到一个清静幽雅的小房间里,从壁上取下一个翡翠葫芦,打开瓶口,倒出一杯琼浆给老翁服饮。老翁刚将琼浆靠近嘴边,就觉得有一股香气流进喉咙,顿时全身伤痛消除,浑身清爽,心明眼亮。

老翁忙问:“这是什么神药?”老仙说:“此乃仙茶露也!它能治病、提神、解署、止痢。我这园内培有一株仙茶,赠送与你,待茶树长大时,你将枝叶剪下,插种土里即成茶林。”
说着,老翁接过茶树,叩拜谢恩,忽然轰的一声,眼前闪了几道金光,老仙就不见了,宫殿也没有了。老翁如梦初醒,前后左右一看,发现自己坐在一个石洞里,眼前立着一棵茶树,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遇到神仙了。
老翁遵照神仙的嘱咐,把仙茶树栽在洞前,用雪花泉水进行浇灌后,又顺手采了几片茶叶连同“吊兰”起带到李叔家里。 这时天已近黄昏了。老翁连忙把药炖给李叔吃下,不一会,果真药到病除。李叔连连称赞这仙药。老翁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接着就把上山采药遇仙的经过讲给李叔听。第二天,他又把全村人都带进“幽微碧玉洞天”去看仙茶树,并向大家传授老仙告诉他剪枝培育茶树的方法。村里的人可高兴啦,把洞内的平地都挖开来,插种上茶树枝,到了第二年春天,就长出又高又大的茶树来了。没过几年,洞内就成一片茂密的茶园。后来,人们为了不忘武夷山第一棵茶树的来源,就在茶树生长处的岩壁上刻下“茶洞”两个大字。
年复一年,人们不断地从茶洞剪出茶枝,在九曲溪畔插种,结果都成了名丛。宋代诗人范仲淹还写下了“溪边奇若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裁”的诗句呢!

本文作者:九曲岩(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