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野史趣闻
2018-10-25 11:03:46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该节日传统习俗甚多,普遍习俗主要有划龙船与吃粽子等。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也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龙节 、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划龙船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图腾祭祀的一种活动 。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百越地区(即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古代百越地区在端午日有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族图腾祭祀的习俗。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据传也是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一直以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设置(或者自发)的节日,现在才知道,是先有端午节,后才有屈原的。不过,依然在这一天,缅怀屈原。


本文作者:感知食品(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