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红军步道”传红军精神野史趣闻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左庆莹、李泓磊
重庆市城口县人武部视扶贫阵地为国防教育平台
建“红军步道”传红军精神
本报讯 特约记者左庆莹、通讯员李泓磊报道:1月9日,重庆市城口县坪坝镇议学村村民龚子培从务工地返乡,他进村后惊喜地发现,以往那条泥泞的山间小路,变成了整洁美观的青石板路,路旁立着4个醒目大字:“红军步道”,路旁还有简要介绍。龚子培看完介绍后,不仅知道了这是解放军扶贫援建的一条路,还知道了当年红军英勇战斗的一个故事。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海拔较高,自然条件较差,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年,红军在此英勇战斗,在县乡村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使之成为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县人武部挂钩帮扶坪坝镇的3个贫困村近200个贫困户。他们积极协调基础建设资金,展开了援建学校、改善医疗条件、解决饮水困难、改造危房等12个项目。在开展扶贫中,该县人武部坚持“扶贫扶到哪,国防教育就开展到哪”的理念,努力使群众在脱贫致富的同时,国防观念得到同步提升。为此,该人武部在扶贫中突出弘扬红军精神,着力将贫困乡镇建设成“红军镇”,他们联合地方修葺红33军指挥部旧址,新建了红军纪念公园、双拥大道等基础设施,不仅改善了山乡群众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拓展了全民国防教育的平台。
该县人武部政委唐旭东告诉记者,当年,红军驻扎在大山上,到山下运粮要走这条山间小路,“红军步道”由此得名。新修建的“红军步道”将坪坝镇的红军广场、红军药房、红军街与大山上的红33军指挥部遗址、红军战斗遗址、红军墓等联为一体,形成一个立体的红色文化小镇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营造了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记者踏访“红军步道”时,遇上了议学村党支部书记肖安文,他说:“走在‘红军步道’上,我们不仅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而且感到,作为红军传人,一定要像红军那样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而奋斗!这是我们的责任。”
本文作者:解放军报融媒体(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