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负荆请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里告诉你最真实的答案!野史趣闻

2018-10-24 21:08:22

楚国的一块和氏璧丢失多年后,出现在了赵国。秦昭襄王闻知,便给赵惠文王写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惠王为难,蔺相如说:秦国是大国,赵国是小国,如果不去理亏在赵。秦王是想得此玉璧而用城池来诱骗罢了。我们宁肯被骗,也要让秦国理亏。于是,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秦王接过玉璧,非常高兴,但不绝口不提给赵国城池一事。

相如骗回玉璧,怒发上冲冠谓齐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赵终不予秦璧。三年后,秦伐赵,夺占了石城(河南林县西南),此后又杀赵军两万。

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昭王邀请赵惠文王在渑池会谈。惠王害怕,不想去。廉颇和相如对赵王说:“我们不能在秦国面前示弱。”赵王只好硬着头皮前去,廉颇送赵王和相如到国境边上,说:“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赵王许之。渑池宴会上,秦王酒酣耳熟之际,让赵王为他击缶,赵王照做,秦王命御史将此事载入史册。相如近前,让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大怒,不击。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秦王无奈,勉强一击。相如命御史也将此事载入史册。秦王得知廉颇大军严阵以待,只得放赵王﹑蔺相如归国。

赵王回国后,封蔺相如为上卿,但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背地里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相如得知后,经常躲着廉颇,相如门客说:“您的地位高于廉将军,怕他做什么?”相如说:“我连秦王都不怕,我怕廉将军?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知,来相如家,负荆请罪。

本文作者:子衿读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