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立志记野史趣闻

2018-10-24 21:07:05

消费日报网讯(张占国)今年七一前夕,水电七局成都区域总承包部职工杨志在公司党委举办的“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中,一路斩将夺旗,摘得桂冠。赛后,杨志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浓眉,大眼,健康,阳光。有人却告诉记者:“这小伙子不容易”。

1987年4月,在四川仁寿县的景贤乡里,杨志的父母迎来了他们的长子。8年后,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又给杨志添了一个妹妹。2006年,19岁的杨志在德阳市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专毕业。当时水电七局正向路桥工程转型,公路桥梁专业的杨志作为专业对口的应届生被招了进来。6年来,他先后转战长河坝水电站、京沪高铁、沪昆客专等项目,一颗孤独的心却越发迷茫、彷徨,找不到奋斗的方向。

“起点很低,心气很高。”杨志这样评价当时的自己。2012年,沪昆客专正在建设期间,杨志却要求待岗,“想跑到成都多挣钱”。于是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他去了二三十家单位应聘,包括业主、监理、设计和建筑施工等单位,望门投止,无所适从。面试官评价他“有一定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见解”,最后留下话来:“等通知”。委婉地将他拒之门外。

冰冷的现实消磨着杨志心中燃起的点点星火。夜里,他躺在出租屋的床上辗转反侧,窗外光影迷蒙,但那些繁华没有一丝一毫属于自己。想到这里,他欲哭无泪:诺大的成都竟容不下他一个身躯?无数个不眠之夜让他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原本瘦弱的杨志日渐憔悴,他无数次问过自己:哪里才是我的出路?

杨志

“再不学习,我就真的没有希望了。”痛定思痛之后,他立下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报考建造师。在建筑行业,建造师资格证书就是从业者的“龙骨”,真材实料,有了它就有了韧劲,有了倚靠。

2012年5月,水电七局中标成都市货运大道项目,杨志在京沪高铁和沪昆高铁项目的老领导曾昌隆给他打电话,说项目部正在“招兵买马”,要他投在帐下效力。杨志似乎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来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二来对这半年来四处碰壁的心灵也是不小的慰藉。第二天他便背上行李去报到。

工作有了着落,杨志却并没因此忘掉初心,反而焚膏继晷,抱来厚厚一沓专业书籍反复阅读、记诵、揣摩、练习,里里外外吃个通透。等到下半年首次报考二级建造师资格时,他轻松过关;随后一鼓作气报考一级建造师资格,通过了项目管理和建筑法规两门专业考试。到了第二年7月,货运大道工程完工,杨志又一次待岗了,但这也是他报考一级建造师的黄金时节。同年9月,他参加了一建剩余两个科目的考试,年底接到通知,已然把一级建造师证书收入囊中。提起这一段往事,他谈笑自如:“活人哪能被尿憋死?”,话虽朴实,却也不难看出他溢于言表的成就感。

公司党委副书记郝国英为杨志颁奖

采访中,杨志不止一次提到:“我很笨,悟性也不高。”因为“笨”,他读书自有一股狠劲,专挑“硬部头”下手,不把书“啃”得面目全非绝不罢休。他没有天才式的“观其大略”,却也不囫囵吞枣,非得细嚼慢咽,直到咀嚼殆尽,让每一丝知识都消化为身体里的养分,供他一往无前的力量,给他无坚不催的勇气。

对于有所追求的人,人生中或许常常面临困境下的抉择。海明威说:“勇气就是优雅地面对压力”,语气未免太过轻松。要在逆境中奋发有为,不要说走完千里长征,仅仅是始于足下的明志、立志这一步,许多人也迈之不出。杨志就曾是这“许多人”中的一个。

2010年春天,杨志和熊霞在京沪高铁项目相遇相识,3年的相知相爱,终于成就了这段姻缘。

“在我一无所有,穷困潦倒的时候,她没有嫌弃我;在我四处碰壁,渺无希望的时候,她没有离开我;在我立志发奋,放手一搏的时候,她没有动摇我。”说起爱人,杨志的眼里多出一丝神采。从爱情到婚姻一路走来,熊霞是丈夫最好的导师。她告诉杨志:你是一支潜力股,因为你有坚忍不拔的性格,这是成功的关键。还在热恋的时候,熊霞就报考了注册造价师,首次即告成功,这给了杨志无形的力量,更坚定了他成就志向的决心。熊霞常对杨志说,该奋斗的年纪你就不能停下脚步,不逼一下自己,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作为丈夫的榜样,她知行合一,很快又考取了监理工程师证书。那时他们收入有限,在成都通惠门附近租房住,为生活早出晚归。下班回家,夫妻俩便各自抱着书本学习备考。前途飘摇,犹如夜航的小船,两人便成为彼此的灯火,出租屋内也有了家的温度。

杨志有一个深藏内心的秘密,不曾向任何人提及。他在货运大道上班时,中午可以在食堂吃上一顿免费午餐,算是“打牙祭”,而熊霞只能从出租屋里装一盒昨天晚上的残羹冷饭,那不过是杨志下班后从市场上买的一块钱一把的油菜,用水洗了,加点油和盐,沾不到一点荤腥。两个人晚上吃一半,剩下一半是熊霞第二天的午餐,那时熊霞已怀有身孕,每天早上还要赶到双流上班。到现在,夫妻俩只要一看到油菜就直冒酸水。

“你说,我一个男人混到如此地步,还怎么面对朝夕相处的妻子和将来的孩子?”讲到这里,杨志有些哽咽,低头不语。沉默良久,他才抬起头,若有所思地盯着会议室的日光灯,长长呼出一口气,“好在这一切都成为过去了。”

他不感谢贫困,也不会赞美挫折。因为从他记事起贫困和挫折如影随形,从未远去。如果说改变他的是岁月,倒不如说是他对人生的感悟,是一个男人内心深处的自尊。奋斗的路上,杨志走得太苦太累,“一切都成为过去”,是否意味着“个中情由,不足为外人道”?出身和家庭不能给他任何外在的倚靠,他只能拼尽全力,尝试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到极致。

杨志说,如果你感觉活得容易,一定是他人帮你承担了不易。他们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虽然可能未曾到达彼岸,转眼就跌倒在沟壑里,但正因为有他们的冲锋陷阵,才让后来者在行军路上的步伐不再蹒跚。这些年来,不论工作学习,杨志总能感受到身边的光芒和温暖,也能体味到立志奋斗带来的甘甜。他在彭山技校参加安全培训,认识了一个叫彭川的人,40多岁还考上了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和供配电专业资格证;还有一分局副局长高峰,考取了好几个专业的一级建造师资格证,人称“资格证书专业户”……杨志明白,他们的成绩都是工作之余学习钻研的结果,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更何况还有无数人名落孙山而依然为理想坚持着。

2013年11月,水电七局中标锦江生态带整治项目,时任货运大道项目总经理的徐成中通知杨志到总承包部工作。几年间,杨志从工程部的科员成长为副主任,再到安全管理部任副主任,专职成都市政工程信誉评价的工作。由他主要参编的《水电七局成都区域总承包部安全标准化手册》被成都市天府新区政府推广。转入全新的市政项目后,为了应对全新的挑战,杨志相继考取市政专业的施工员、质量员证书,更攻下了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

杨志所在的成都区域总承包部是一支标准的管理型团队。项目总人数不过三十人,却拥有近百个国家认证的专业资格,即使是负责办公室文案工作的两位女同事也分别考取了不同专业的二级建造师证书。总经理罗建林从项目开工伊始就在不同场合强调“打造学习型团队是头等大事”,并且带头参与他们创办的锦江小讲堂,上行下效,影响深远,人人追求上进,浓厚的学习氛围就在总包部弥漫开来。他们代表水电七局编写的《综合管廊施工规范》等规范性文件成为市建筑业施工规范蓝本。从执行规范到制订标准,他们掌握了制控权,因而也有了话语权,为成都天府新区政府参照水电七局编写的规范推行起到决定性作用。

位于龙泉山脉南麓,有着“景仰先贤”之名的家乡,不知是否给过杨志来自先贤的启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对于初过而立之年的杨志来说,应该深有体会。他说,他的“志”不仅来自孤注一掷的勇气,更来自身边潜移默化的力量。杨志“立志得志”,对更多风华正茂却又苦闷迷茫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志”又该如何成全呢?

本文作者:热点与新闻(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