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自弃文》献给探春,看曹雪芹对励志女青年探春的期待!野史趣闻

2018-10-24 17:37:04

探春是《红楼梦》第五十五、五十六回绝对主角,主要写王熙凤生病后,受王夫人委托,探春与李纨、宝钗等一道,代理主持贾府的工作。

这个时候,贾府已经有些入不敷出,开源节流成了探春这位新任“署理”的重要工作。探春一上任就采取了很多新政,第一个的得罪的竟然是自己的生母---赵姨娘,因为这时他的兄弟也就是探春的舅舅去世,管家吴新登的媳妇过来支领银子,原本是要领取40两银子的,探春查处旧例,削减为20两银子,这件事让母女失和,赵姨娘认为很丢脸面,找刚刚管事的女儿大吵一场。接着探春削减了家族学堂8两银子,再下来把例外两头开支的头油钱削减为单边开支。短短几天,探春就展现了自己远超王熙凤的管理才能。

除此之外,探春还在努力挖潜其他节流的渠道。偶然一次,探春得知他们家的主管---赖大家里的园子,实施了包干经营,除了赖家带的花儿、吃的笋茶鱼虾之外,每年年底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中明白“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于是有心效仿。这时“世事洞明”的宝钗笑探春:真真膏梁纨绔之谈,虽是千金小姐,竟没看见北宋著名理学家的《不自弃文》。

《不自弃文》开篇写到:夫天下之物,皆物也。而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按照现在最流行的生态文明观就是“天下没有所谓的污染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不自弃文》结尾是这样写的:为人孙者,当思祖德之勤劳;为人子者,当念父功之刻苦,孜孜汲汲,以成其事;兢兢业业,以立其志。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迁之,我独不移。士其业者,必至于登名;农其业者,必至于积粟;工其业者,必至于作巧;商其业者,必至于盈资。若是,则于身不弃,于人无愧,祖父不失其贻谋,子孙不沦于困辱,永保其身,不亦宜乎!

这段励志的话,在曹公而言,对探春就有了双关的意义,因为探春是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这种出生,就标定了她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凤姐等人都叹她命薄,没有托生在太太王夫人肚子里。那个时代,女人出嫁时,男方都要看女子出生,庶出的女孩不仅远比上正出的,甚至比不上正出的丫鬟如鸳鸯、袭人。

这样一个出生卑下的探春,偏偏又有不世之材: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她关心家运兴衰,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有经世致用之才。与黛玉、宝钗相比,探春多了经世之才;与王夫人、凤姐相比,探春有多很多斯文与高雅。

对于探春这样一位诗才和干才了得的人来说,曹公是寄予了极高的厚望的,实际上在大观园的女子们的命运来说,探春虽然远嫁,不能算是太差,把《不自弃文》献给探春也在情理之中。

本文作者:松楠庄主(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