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最后下场如何野史趣闻

2018-10-24 17:31:44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宋著名奸臣、主和派代表人物。

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逝,赠申王,谥忠献。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

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秦桧已经成为奸臣的代名词,之所他成为千古唾骂的大奸臣,是因为它做了一件极为伤害民族的事件:害死了民族抗金英雄岳飞。

当年秦桧和岳飞同朝为官,可是样样都不如岳飞,当初秦桧还是想做一个忠诚的,因为谁都不会傻到做一个千古被人唾骂的大奸臣,可是时代不允许他做大忠臣。当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的时候,他被金人抓走了,正是这次俘虏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做一个大忠臣的夙愿。

一个在敌营生活几年而被回来的人,怎么可能不被人怀疑呢。秦桧当时就这样处于这样尴尬的位置,想做大忠臣可是由于自己敌营的经历污点让人产生不信任。而当时南宋的皇帝宋高宗不希望再有战争,希望与金人和谈,而有过敌营经历的秦桧自然成为宋高宗与金人搭上关系的不二人选,就这样,秦桧被历史推到了忠诚的另一面:奸臣。宋高宗赵构对秦桧非常的信任,把很大的权利交给秦桧,权利大了,人心自然会变,一边要讨好宋高宗,一边又要除掉阻碍自己与金人和谈的障碍。而这个时候坚持抗金的岳飞成为秦桧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自己的地位,实现与金人和谈的目的,以“莫须有”的罪名除掉了一代忠将岳飞。

秦桧陷害岳飞奸计得逞,最大的眼中钉肉中刺除掉之后,在奸臣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旦发现反对自己政治主张的人杀的杀,贬的贬。岳飞旧部更是无一幸存。秦桧还大兴文字狱,任何有替岳飞说话的人都遭到封杀。绍兴二十五年四月,秦桧卧病在床,天天粒米未进,终于在二十一日撒手归天,一代奸臣就此结束了他肮脏的一生。可恨赵构蠢庸至极,还把这样一个佞人封为申王,实在是可笑至极。宋宁宗登基后,废除了秦桧的封号,可惜没几年又重新恢复了秦桧的谥号。秦桧这样一个奸臣还能寿终正寝,正面的封号,正是参天无眼啊。

可是后代的历史学家研究是雪亮的,他们以奸臣代表秦桧一点都不为过,至今在岳飞的墓地,还筑有秦桧的跪拜石像,“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在做,天在看,秦桧终究逃不过历史的拷问,成为千古奸臣。

本文作者:粤语电影剪辑手(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