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的出家之谜野史趣闻

2018-10-24 17:31:15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八,大清帝国第一位入主中原的天子福临告病身亡。其子玄烨即位,就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然而不久,有关顺治帝出家的消息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演绎颇多,给顺治之死染上神秘色彩,成为迄今仍无法定案的历史之谜。

顺治因一代名妓董小宛去世而遁入空门,是野史与民间流传最广的爱情故事。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顺治十七年八月,贵妃董鄂氏病逝。数月后,顺治遁入五台山,皈依佛门。董鄂妃就是冒辟疆之妾,秦淮名妓董小宛,于明朝弘光末年,被掠到北京,人宫后赐姓董鄂氏,专宠于皇帝。冒辟疆恐怕此事传出危及自己,作《影梅庵忆语》,假说小宛已死。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在《清凉山赞佛》诗中,有“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之句,此处“千里草”谓仙女董双成(有人认为这里是隐指董小宛),令人感觉蹊跷。

关于顺治出家的传说,亦非空穴来风。顺治笃信佛教,与当时名僧玉林瑗、木陈忞、玄水杲等都有来往。据说其火化仪式也是由佛家名僧茆溪森主持。顺治曾对木陈忞说:“联于财产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党亦风云聚散,没甚关系。若非皇太后一人挂念,便可随老和尚出家去”。并在西山慈善寺题壁诗云:“十八年来不自由,江山坐到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他千秋与万秋”。董鄂妃死后,顺治决意归隐山林,请玉林琇的大弟子茆溪森为自己举行剃发仪式。玉林琇闻讯赶来,命人取来干柴,要当众烧死茆溪森,才使顺治答应蓄发归俗。而顺治虽出家未遂,却得了“行痴”的法名。综上所述,以顺治与佛教的密切关系,在董鄂妃仙逝后,心灰意冷而入空门,亦符合多情天子的性格。

据说天台寺有一尊蜡制的僧装顺治像,头戴宝冠,身披黄袍,面目骨架与顺治画像十分相似。而康熙多次到天台山拜祭,或赐匾额,或赐金帛,证明天台山确为顺治出家之所。又有传说在杭州西湖罗汉堂塑像中,有一黄冠黄袍的罗汉即为顺治,是康熙南巡时塑造的。有人说,顺治皇帝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出走,而正月初七才宣布驾崩,是经过密令寻找未果后才发丧的。

与传说相反,正史则记载顺治因病而逝。《平圃杂记》对此亦有详细记述:顺治十七年底,福临染上天花,礼部奉旨宣布免去元旦大朝庆贺礼。正月初二,顺治为祈求佛法庇佑,亲自把最宠爱的太监吴良辅送到悯忠寺剃度,作为自己的替身。正月初四,朝廷正式向文武大臣宣布皇帝患病。初五,宫殿各门所悬的门神、对联全部撤去。接着传谕全国: “毋炒豆,毋点灯,毋泼水”,并下令释放所有在牢囚犯,以祈祝皇帝康复。初七日夜,福临死于养心殿。

顺治从宣布生病到死亡,不过三四天,且只有24岁,正当年富力强,因此疑点重重,从而使顺治出家的故事愈传愈广,成为千古奇闻。

本文作者:老陈看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