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代恐怖的苗疆毒箭,沾之即死,最终被雍正派人用此法解决野史趣闻

2018-10-24 14:07:36

谈到继位最具传奇色彩的清代皇帝,多数人一般都会想到雍正。雍正虽然在位只有13年,却政绩斐然,其中“改土归流”一事被认为意义十分重大,让西南边陲地区对中央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雍正改土归流的意义十分重大,结束了明朝以来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统治薄弱的被动局面。

众所周知,西南一带苗族同胞较多,民风彪悍,雍正的改土归流政策在实行之初遇到非常大的阻力,不得不调动军队对一些反抗的村寨进行镇压。战斗进行的非常残酷,当地土著隐藏在丛林里用毒箭阻击清军,被射中者几无活命的可能,令清军大为惊恐。经查访箭毒来自毒树上产的汁液滴在石头上凝结而成,,涂抹在箭上后,具有极高的杀伤力。

毒箭一事很快被上报到了京师,雍正阅览奏章后非常重视,一道道圣旨发往广西,严令广西官员“速着人秘密访问,若果有此树,必令认明形状,尽行砍挖,无留遗迹。”同时,圣旨还要求尽快研究配制解药。

经秘密查探,得知此树的名字叫栱树,树的表皮与白杨相像,而里面的皮却与榆树相仿。官兵们按图索骥,又陆续在深山林里发现了1047株栱树,全都铲除,就连刨挖栱树后的树坑也用火焚烧一遍,目的是让”根株中所有生气俱尽,日后不管发生“。

说到这里,读者可能会问,栱树到底是什么树?现在还有吗?其实,这种树现在仍然有存活,俗称“箭毒木”,在武侠小说里它还有一个颇为神秘的名字——“见血封喉”。它分布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少数地区,在东南亚和印度也有分布。

铲除了这些毒源后,清兵的军事行动顺利了很多,很快荡平了西南地区的动乱。并且清军同样认识到弓弩和毒药结合的好处,在军队里也装备了毒箭,并且广泛应用于作战。

本文作者:文史大观园(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