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热死!古代人是怎么活下来的?!野史趣闻
上次小新写了古人夏天吃冰食的那些事儿,而除了吃冰以外,大家的夏天必备当然还有电风扇、空调……而古人连电都没有,他们又靠哪些“度夏神器”呢?

衣
古人非是严遮捂,薄纱抹胸最时髦
大家忧虑最多的就是,古人总是捂得严严实实,夏天不得热死啊?
但其实魏晋前,男人和现代人一样爱打赤膊,女人们则穿“开裆裤”——古人里面穿的是胫衣,好比没有裤裆和裤腰、只有裤管的裤子雏形。由于这样的着装容易走光,除非过河否则她们不会轻易提起下裳。

到了唐朝,轻薄透露的“半臂装”和“袒胸装”更是深受女性青睐。半臂装就差不多是当时的前卫时髦短袖衫,而更大气的是袒胸装,就是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大胆服装的灵感来源,唐代很多画作如《簪花仕女图》中都可见到这种打扮,但一般只有宫廷女子如此穿着。

食
琳琅满目冰品店,丝丝凉爽入心扉
古人在吃上面可不会亏待自己。唐朝的奶油“酥山”是冰淇淋的前身;宋代“冰雪冷元子”光听名字就让人垂涎;到了元朝,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写下古人爱吃奶冰的文字……

住
风扇凉房还带香,冰枕一觉到天明
最开始人们是在房间里放冰块以降温,直到唐代出现傍水而建的凉屋。
屋里有个“扇车”,通过水流驱动旋转制造凉风,差不多是古代电扇。屋外有个水车,直接把水送到屋顶再顺檐哗哗流下,形成一个人工水帘,更隔绝了屋外的炎热。
到了享受的宋代,更把凉屋改造升级,在大厅里摆上一堆堆鲜花,扇车一转,凉风裹着花香飘满了屋子,简直是个古代版的空气净化器!
现代人常因为贪凉得空调病,凉屋想必不会有这个困扰了。可以说,你有你的空调,我有我的凉屋,不太便捷,但是环保!

晚上睡觉也要保持清凉,常需要冰枕或凉席。有玉、石材质的凉榻,也有藤、竹制作的凉簟,这幅宋代《槐荫消夏图》人物所躺的,大家看看像哪一种?

“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恐怕正是对凉枕的热情讴歌。瓷枕是以一层不吸热的釉为表面,总保持冰凉,看这个磁州窑白地黑花鱼纹瓷枕,还兼具欣赏价值。还有竹子编成、中间镂空的“竹夫人”枕头,更贵重的水晶枕、玉枕等等可供选择。


用
古代现代都用扇,早在周朝有冰箱
扇子是古代和现代的交汇点,但最初大家不是用扇摇风,而是拿它挡太阳。如唐朝阎立本《步辇图》中所画这种叫做障扇,用于帝王出巡时遮阳挡风,还有彰显其威严身份。

西汉后,扇子才广泛用于纳凉,贫穷点的人家用竹编或蒲叶制成的“芭蕉扇”,富裕点的人家则可以用丝绢或羽毛类扇子。
除了带来清风阵阵,扇子还可以做美观装饰。文人墨客在折扇上题字轻摇,显示翩翩公子哥的身份;贵妇小姐则偏好于圆月形的团扇类,上绣花下吊坠,端的是一派典雅婉约。

扇子虽好,还是不够凉快。早在商周时期,周王室就成立了专门负责“冬凿冰、夏藏冰”的部门,负责人叫做“凌人”。周天子每至夏日还会举办“颁冰礼”,按级别把来之不易的珍贵藏冰赏赐给官员们解暑,以表示对下属的关爱。

弄来的冰如何储藏?据《周礼·天官·凌人》记载:“祭祀供冰鉴”,说明当时已有原始冰箱,正是“冰鉴”。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把冰放在冰鉴内部,再放上米酒进行冰镇,是当时的流行。

今天介绍了这么多古人过夏天的知识,不知道大家觉得是古代比较凉快,还是现代比较舒服呢?大家还是要一起学康熙帝感叹一下,“心静,自然凉”~
本文作者:新氧生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