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四大名将野史趣闻
1白起
时期:?—公元前257年(秦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生平:
白起与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秦)武安君。
主要战绩:长平之战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
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2王剪
时期:生卒年不详(秦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生平:
王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
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主要战绩:灭楚之战
灭楚是秦尉缭之谋略,被秦王采纳。届时,燕、韩、赵、魏被秦军打得落花流水,苟延残喘。秦朝中诸多文臣武将有意取楚。秦王政命王翦、蒙武率60万大军攻楚。

秦灭楚之战,其实打得非常艰辛,因为以项燕为首的项家军,也是一支彪悍之军。可在谋略和战术上,王翦更胜一筹。最终,王翦、蒙武破楚军于蕲(安徽宿州东南)南,杀死项燕。项燕死后,楚国战斗力迅速溃败,秦军势如破竹,攻破楚都城寿春,俘楚王负刍,楚亡。
3李牧
时期:?-公元前229年(赵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生平: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 ,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赵)武安君的封号。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主要战绩:肥之战
秦王政十四年初,秦将桓齮率秦军进逼邯郸,赵王 迁急命北部边防名将李牧为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

李牧先是采取筑垒固守,伺机反攻的方针,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又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撤回的秦军。经激烈战斗,大败秦军。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逃奔燕国。
4廉颇
时期:生卒年不详(赵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生平:
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
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
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
主要战绩:破燕拜相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同赵国交好,栗腹回国后向燕王提议:“赵国的壮丁都死在了长平,遗孤还没长大,可乘机进攻。”燕王于是出动了两支军队,两千辆战车,命栗腹率军进攻鄗城,卿秦率军进攻代地。

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之后又包围了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
经此一战,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为信平君,并任假相。此战赵军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赵军则同仇敌忾,对来范之敌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本文作者:一号战斗机(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