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舍得媳妇使美人计,轻取呼伦四部奠定满清开国基业野史趣闻
外族入主中原,必须兼得以下三者:
其一,原中原政权已进衰退多乱之期,无力控制局面,纵使外族不来,多半也会改朝换代;
其二,外族凭借某些机缘巧合,自身文明在短期内取得了质的飞跃;
其三,外族自身有一个极具领导天赋的领袖人物:如辽之耶律德基、金之完颜阿骨打、元蒙之成吉思汗、满清之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在入主中原之前,本是明朝下属官员,曾任建州右卫都督,封龙虎将军。
后野心随其部落势力一并扩大,遂生一统天下之心。
不管世人对努尔哈赤所开创的满清政权,持何种心情评判。但努尔哈赤本人的大雄才、小计谋,都是勿庸置疑的。
传言努尔哈赤早年最喜《三国演艺》,其军事才学尽从此书中得来。
您还别说,观其早年施美人计一事,还真有点三国演艺的意思呢!
1、好学生蒙格布禄爱打小报告,最后搞得自己没朋友
话说明末,奴尔哈赤表面上还对明朝抱恭敬之态,但内心里已经渐生反心。
满人入中原,捷径是过山海关。但山海关历来为军事重镇,努尔哈赤没有把握将其拿下。
于是想到了西纡回绕蒙古南下,这样一来,位于山海关以西的海古诸部,便成了努尔哈赤最想拿下的地方。
明末的海西诸部,主要有乌拉部、哈达部、叶赫部、辉发部等4个大的部落。
其中以哈达部落和叶赫部落势力较强,明廷分别封其头人蒙格布禄、纳林布禄为龙将军、虎将军。
而哈达部落的蒙格布禄,对明朝最为忠实,密切监视其他部落,一有异动就向明廷报告。
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班级里那个成绩最好、最听老师话的那个女生一样,经常给老师打小报告。
慢慢地,其他部落的人就不爱和他玩了,彻底没了朋友。
有个纳林部落看他不爽,逮着机会派兵来收拾他。
蒙格布禄打不过,赶紧向明朝求救。
按他平时的一贯表现,以及海伦诸部对明边防的重要性。
我实在想不明白:明朝为什么对此请求不理不闻呢?
一个政权进入暮年之后,往往不是被外敌击败。
许多时候,其实都是在自己作死。
明朝非但不救蒙格布禄,反而派兵严守边境,不允许他和他的部落人员进入边境避难。
可以想象一下:明朝的冷漠态度,对蒙格布禄造成的心理伤害,阴影面积有多大?
2、被迫无奈,蒙格布禄投靠了努尔哈赤
曾经死心塌地效忠的主人,却是见死不救。
而周边部落的兄弟,却因为他爱打小报告,早已经与他不做朋友好多年。
蒙格布禄无奈,只好转而求助原本没什么交情的努尔哈赤,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去做人质。
努尔哈赤大喜,乘机派兵进驻了哈达部落领地,借保护之名,把蒙格布禄控制起来。
明朝这时才发现情况有些不对,要求奴尔哈赤立刻释放蒙格布禄,并退出哈达部落领地。
——到嘴的肥肉岂能就这么丢掉?
关键时候,努尔哈赤把自己媳妇拿了出来,施了一招美人计。
3、女婿动了丈母娘的心思,被杀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面对明朝的要求,当时努尔哈赤还是不敢反抗,毕竟羽翼未满,准备未充分。
熟读《三国演艺》的努尔哈赤使了这样一招美人计:
先是假意称欣赏蒙格布禄是个英雄,并称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蒙格布禄一看:努尔哈赤真要成了自己老丈人,不仅得个女人,部落安全也有了保证,赶紧答应下来。
却不知,努尔哈赤背后还更有一计紧随:
他牺牲了自己一个容颜姣好的美妾,假装前去服伺蒙格布禄,却故意宽衣解带,主动投怀送抱。
蒙格布禄不知是计,一时没把持住,就被引诱上了床……接下来的情节就很俗套了。
捉奸在床,然后努尔哈赤假装一脸盛怒,指着蒙格布禄的鼻子骂:
——好你个畜生,你落难时我收留了你,还都把女儿许配给你……你居然还要睡我的媳妇,按辈份她是你丈母娘啊!
你想想:在这种情形之下,蒙格布禄还能有什么话好说?
他部落的其他人,还能有什么话好说?
蒙格布禄一时没管住下半身,从此没了下半生。
4、软硬兼使,努尔哈赤吞半呼伦四部
努尔哈赤把蒙格布禄杀了之后,迅速派兵吞并了哈达部落。
明朝这边派使节来责问奴尔哈赤:
——为何蒙格布禄,还派兵占领他的部落?
努尔哈赤反驳:
——中原以孝治天下,而他却做出这种不仁不义之事,难道不该杀吗?
明朝使节顿时无语以对。
奴尔哈赤赶紧使出软的一手,把他上次假装许配给蒙格布禄的女儿,又拿出来许配给了蒙格布禄的长子吴尔古岱。
这个……确定有点乱。
但满清宫廷里的男女之事,辈份从来都不是问题,康熙连他姑姑都敢娶呢。
明朝边境的官吏,见局势大致也平稳了。
没人想多事儿,对努尔哈赤吞半哈达部落的事,也就假装没看见了。
而对努尔哈赤来说:这一次小心翼翼的试探得手之后。
他开始坚定地相信:所谓大明朝,也不过如此罢了,剑指中原,他能够做得到。
而行文至此,我却突然想知道:
——那个被努尔哈赤派去勾引蒙格布禄的女子,后来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历史这本书的文字,从来只用来记录大人物。
无数的小人物,他们寂寞地活着、无声地死去,却很少会有文字来记录他们。
他们很像是历史这本书的标点符号、或者页眉页脚处的那些空白之处。
是这本书的必要组成,但却极少被人过问。
本文作者:风谈天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