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名相,从秦朝一直到清朝,都是当朝的救火队员啊!野史趣闻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丞相。今天我们聊一聊被冠以十大名相之称的都有哪些人。

秦相李斯,李氏,名斯,字通古。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 ;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 ;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西汉开国名相萧何,汉族,沛丰人,对西汉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军事上,成功拉拢韩信,汉统一后,又除掉一些有功异姓王。被人赞为汉初三杰之一。

汉初名相陈平,六出奇计,协助刘邦统一天下,与周勃平定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奇谋善变,不下三杰。

初唐名相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 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李世民登基后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同时负责国史馆,先后监修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大唐名相魏征,字玄成,钜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被誉为“千古诤臣”。

北宋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主持熙宁变法,政治上,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军事上,通过“强兵之法”的推行,积弱局面得以缓解,北宋国力有所增强。在文学上,名列“唐宋八大家”。

北宋名相寇准,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坚主抗辽,促成“澶渊之盟”。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元代名相耶律楚材,,字晋卿 ,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人称“北国卧龙”。

明朝宰相张居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剪灭太平天国叛乱。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在其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本文作者:爱史寂寞人(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