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易地搬迁村的“泸滇情”野史趣闻
微美芒市—芒市最具影响力的公众号
”‘沪’是上海的简称, ‘东娜’在我们德昂语中表示山边坝子的意思。”芒市三台山乡勐丹村委会支部书记包永华说,取村名为“沪东娜”就是为了感谢上海对该村的帮扶。2004年以来,在上海的对口帮扶下,全村实施了易地搬迁工程,40户村民从勐丹老寨搬迁到如今的沪东娜村安置。

“当年搬迁户建房打地基,每户补助7000元,还发给一头牛,水电路工程、人畜饮水工程配套实施,还有教育帮扶,医疗的帮扶,上海帮扶先后投入了390多万元,没有上海的帮扶就没有沪东娜的新面貌。”包永华说,在上海的对口帮扶下,不仅改善了搬迁群众的居住环境,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大为改观,种植业、养殖业有了较好的发展条件,村民人均收入从原来的408元增加到现在的4000多元。“以前在勐丹老寨的时候吃水很难,需要下山走一个小时的路、排一个小时的队,才能把水背回家。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家家户户接通了自来水、购置了农机、用上了沼气。”赖玉月家是第一批搬到沪东娜村的搬迁户,现在她家养牛、养母猪,种植甘蔗、坚果、茶叶,每年收入5万多元。

在卢姐萨村民小组—上海市卢湾区帮扶的一个德昂族易地搬迁村,村民小组组长李腊所向记者介绍,卢姐萨村的102户村民,9年前先后从老寨子出冬瓜村搬迁下来。在上海卢湾区的帮扶下,除了帮助村民盖好房子外,还帮助每户种植3亩坚果、套种茶叶,如今都已经挂果,每亩都有4500元左右的收入。
在三台山乡的“沪东娜”“卢姐萨”“上帮村”等上海对口帮扶村寨,德昂族群众把对上海的感激之情融入到村名中,处处显示着沪滇结对帮扶的深情厚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等在德昂族群众家中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及脱贫攻坚情况
据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扶贫办主任陈力介绍,上海帮扶芒市三台山德昂族群众以来,德昂族群众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居住环境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一步,德宏州将与上海青浦区主动对接,交接好对口帮扶“接力棒”,双方共同努力,让德宏群众与全国群众共同奔赴小康。
来源:云南网
记者:刘祥元 王云瑞
责编:周佳欣
主编:邢美高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 传播文明 —— 引领风尚 ——

法律顾问:云南和序律师事务所 杨启文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
电话0692-2121628
Q Q1215249870
微信yanxunseXX
投稿邮箱weimeimangshi@163.com

本文作者:微美芒市(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