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朱元璋当皇帝后,都大肆屠杀功臣,为何秦始皇却一个都没杀?野史趣闻
自古每个开国皇帝,手中都有那么几个大将,或出谋划策,或带兵征战,为帝王的疆土,抛头颅、洒热血来换取一个新朝代的降临,也换得自己的荣华富贵。但这些功勋将领往往一不小心便会功高震主。
许多开国帝王在坐稳皇位后,便开始惶惶不可终日,害怕这群功臣再推翻自己,夺取江山,因此开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些典型的例子就有刘邦以谋反之罪杀韩信、英布、彭越等功臣,而朱元璋更甚,直接将那些开国功臣基本能杀的都杀了,连刘伯温都未曾幸免。但是也有个人是个例外,那就是秦始皇。
为何刘邦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都大肆屠杀功臣,为何秦始皇却一个都没杀?这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得从三人的阶级立场来看,刘邦出身农家,而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还当过和尚。反观秦始皇,乃是秦庄襄王的中子,虽年幼之时并不为人所重视,且出生地乃是赵国邯郸,但其绝对是正统秦国继承人。因此三人而言,秦始皇是名正言顺,其余之人都是造反获得的皇位,自然从这点来看,秦始皇没有被臣子推翻的道理,但其余二人则可以被以造反名义被夺位。
其次再,说三人既然天生的地位有所区别,那么秦始皇天生就有皇位为其所有的想法,虽然王翦及蒙恬等人,手中都握着兵权,但君臣有别,地位自然是不一样的,且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去做一个皇帝平衡朝局,懂得如何去控制大臣为自己所用,因此并不需要杀大臣。
反观刘邦和朱元璋就不一样了,此二人都是平民出身,其内心是自卑的,坐上皇位后,开始感受到权势给自己带来的优越感,自然想将权力把握在自己手中。于是在坐稳皇位后,慢慢地,他们就会开始担心周围的这些大臣,他们对自己都知根知底,会不会自己有朝一日令其不服,发兵相逼,那么自己能做的事情别人未必不行,自己也会被就此推翻。因此杀了开国功臣以绝后患。
最后一点则是为后代担忧,朱元璋和刘邦觉得自己在世之时,可以将这些大臣都控制了,但自己的后代则不同,在感情逐渐疏远的情况下,他们并没有义务拥立自己的后代,因此便将有威胁的都杀了以防后患。而秦始皇则不然,其死前还在积极寻找长生不老之道,认为自己没有死的可能,况且是突然间就去世的,根本还来不及为自己的后代考虑未来,因此没有杀功臣的行为。
综上所述,三人的地位,信心以及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导致秦始皇与其余二人行事有所不同。
本文作者:无风却起念(今日头条)